(四)腹痛:应与阑尾炎、肠梗阻及宫外孕等急腹症鉴别。
(五)肾脏损害: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或其它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功衰竭相鉴别。
(六)出血: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及其它血液病鉴别。
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
1.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2.作好预防性治疗。
3.中西医结合之综合疗法。
4.抓好重危病人及各种并发症的治疗。
(二)治疗措施
1. 发热期治疗:
主要在于减轻毒血症、小血管损伤及改善微循环,以减轻病理损害。
(1)早期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呕吐不能进食病人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液、电介质溶液,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可用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等口服。
(3)对症处理:高热、呕吐等对症处理。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入量=出量+1000—1500毫升
根据中毒症状轻重,酌情增减液体用量。但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水、电介质、
酸碱及热量平衡。
(5)发热后期,尿量减少至1000毫升/日以下;或尿蛋白持续“艹”以上时,可早期应用20%甘露醇、静脉滴入。
(6)体温在39℃以上,中毒症状重,可每日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高热持续不退,尤其是二期重叠(发热、低血压期)者,可加大用量。
(7)其它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酌情采用下列措施。
A 发热期,中毒症状重、外渗明显、血小板减少可应用低分子右旋醣酐、潘生丁、保太松及丹参等,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B 本病早期免疫功能可能有改变,可试用免疫调整剂。如环磷酰胺、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
C 止血药物的应用:
可根据情况选用止血药,如止血敏、安络血、仙鹤草素及白药等。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8)中药的应用:
病在卫分,主要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多以银翘散加减;如属气分症候,属阳明经症,宜清热解毒,以白虎汤加减;属阳明腑症,宜滋阴增液、清热通便,以增液承气汤加减。出血倾向明显。有营血之症候者,加用凉血止血药。
2.低血压期治疗:
本期以积极补充血容量为主,同时针对微循环功能障碍、酸中毒、心功能不全以及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给以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