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态灭鼠:结合农业生产,精耕细作,铲除杂草, 处理小片荒地、 土丘、坟地、高埂,尽可能减少水旱粮食杂作,从而改变源地的生态条件,减少鼠类栖息场所及生存繁殖条件,降低鼠类密度。
在大力开展灭鼠的同时,还应作好防鼠工作,主要措施是:搞好室内外卫生,保管好粮食、食品,防止鼠类污染;秋收季节提倡快收、快打、快运、快藏。避免谷物在田野和谷场长期堆放,以减少鼠类栖息污染的机会;野外住宿场所应搭简易棚舍,睡高铺或半高铺,必要时可挖防鼠沟。
二、灭螨防螨
根据各地具体条件 , 可对重疫区的野外工地及其他野外住宿场所或重点社队的疫源地,应用有机磷等有效药物灭螨。
要保持居住场所通风、干燥、清洁卫生,减少螨类孳生,避免螨类叮咬。
三、加强个人防护
凡是在疫区从事野外劳动或施工的人员及从事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工作的科技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一)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对捕打或毒死的鼠应深埋或烧掉。
(二)在疫区野外作业时,要穿上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不要坐卧草地或草堆,尽量防止鼠体外寄生虫爬到身上;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油,有防螨的作用。
(三)注意饮食卫生,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或餐具,要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食用。
(四)在劳动或实验操作时,要防止皮肤破损,如有破伤,应即刻进行处理。
(五)从事流行性出血热研究的实验室、动物房,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防实验室感染。
四、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施
各水利、农垦、国防施工及其他野外作业工地,应预先对该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处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内或可疑疫源地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一)在野外生产和建设时,应尽可能住民房,不住工棚。
(二)建立工棚时,其位置应选择地势高、干燥向阳的地方。工棚不要建在旧堤、土丘、坟地、田埂、土坑等鼠洞密集的地方,应尽量避免建在刚刚收割完农作物的田地里。
(三)在搭建工棚前,要平整土地,铲除杂草,清除鼠洞,进行灭鼠和挖防鼠沟。
(四)工棚要搭成“介”字形,并和粮仓、厨房分开。
(五)要做到睡高铺,不睡地铺,铺位距离地面不应低于两市尺,铺位不靠墙,铺下不放杂物和食品,铺草要经喷撒药物处理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