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副霍乱防治方案

一, 具有移风易俗的深远意义,因此,这也是一项治本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
经常抓,反复抓,不可掉以轻心。
 三、 搞好预防接种, 提高人群免疫力, 是预防副霍乱的一项重要措施,鉴于目前生产、供应的霍乱菌苗,经各地多年实际使用,效果较差。因此,生物制品和有关科研部门要积极研制、生产效果较好的新菌苗。对现有的菌苗或菌体、类毒素混合菌苗,各地可因地制宜,进行考核性使用或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
 四、 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
  (一)疫情报告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组织,都应认真执行《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2.流行季节,要发动群众报病。要求群众做到发生腹泻病要及时就诊,力争做到逢泻必治,以避免贻误救治和进行卫生处理。
  (二)疫情监测
  1. 疫区和受疫情威胁地区的医疗机构, 要建立和健全肠道门诊制度。 对有流行病学和临床指征的腹泻病人,要及时采便送检,及时治疗处理。
  2.上述地区各级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农村赤脚医生,街道门诊所(保健站)和工厂医务室的医生、卫生员,以及个体开业医务人员,都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巡诊,主动发现病人,并根据需要进行采便送检和治疗处理。
  3.疫区冬春季监测的重点是现症腹泻病人,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点监测。
  4.根据流行病学指征,对渔船民、饮食服务人员、环卫人员、医务人员、交通运输人员、采购和贩运农副产品的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检索。对可疑受污染的水产品,饮食物等,也应进行检索。
  5.对疫区与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水源,可进行定点、定期观察。
 五、 疫点处理和疫区管理。
  迅速、严格、全面地搞好疫点、疫区处理,是就地扑灭疫情的关键措施。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划分疫点、疫区。在流行早期,病例数少的情况下,对疫点可实行封锁,疫点封锁要做到既有利于控制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首发疫点疫区要本着“早、小、严、实”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扑灭,控制扩散和流行。
  (一)疫点处理
  1.及早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积极抢救危重患者,降低病死率。对能口服的病人,可采用口服补液。必须转运的病人,要防止途中污染。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