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商业部关于加强大中城市和工矿区蔬菜生产及经营工作的报告
(一九八一年四月十日,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九日国务院批转)
关于蔬菜的生产和供应问题,陈云同志在去年十二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指示,各地正在贯彻落实。现将我们了解的情况和意见报告如下。
最近一两年,多数大中城市和工矿区蔬菜供应数量少、质量差、销价高的情况比较严重。北京市一九八0年一至五月鲜菜上市量比一九七九年同期少百分之三十二点五,每日人均不到四两。上海市一九八0年一至十一月上市量比上年同期少百分之二十七点六,最紧张时,供应量不及需要量的四分之一。武汉市一九八0年一至八月每日人均供应仅半斤鲜菜。全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一九八0年收购效区蔬菜一百五十九亿斤,比上年减少百分之十五。上半年收购鲜菜只有四十七亿八千多万斤,比上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二十八;下半年秋冬菜供应也比较紧张,北方秋菜比上年减少十亿斤左右。
在这同时,各地蔬菜零售价上涨。三十五个大中城市一九八0年上半年每担鲜菜平均价八元四角三分, 比一九七九年上半年提高了百分之十七点九。京、津、
沪等十一个城市,一九八0年比一九七九年零售价提高了百分之七点八。而且,各地上市蔬菜花色品种减少,质量不及过去。加之商业网点不足,即使旺季,群众买菜也要排队,买菜难成了城市居民一大负担。
蔬菜是人人天天离不开的副食品,蔬菜供应好坏,直接关系到亿万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到政治上安定和顺利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由于蔬菜供应紧张, 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需要尽快改变这一状况。
据我们调查,大中城市和工矿区蔬菜供应紧张的原因,除一些地区气候不正常、自然灾害较重以外,主要是由于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城市近郊区农业生产以菜为主的方针,在经济政策和蔬菜经营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 如原有老菜田大量被城建征占,新菜地基本建设跟不上;有些蔬菜生产资料货原不足,价格上涨;蔬菜成本增加,有的粮菜比价不够合理;有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蔬菜和工副业的关系处理不够好;蔬菜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肥料不足,导致单产下降;经营方面销售网点少,贮藏设备严重不足,等等。为了把大中城市和工矿区蔬菜生产、供应工作搞好,建议:
一、大中城市近郊区农业生产要坚决贯彻以菜为主的方针。这几年,中央、国务院一再重申这个方针,但在不少地区这个方针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大中城市各级政府都应把蔬菜生产、供应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经常加以研究,并组织协调好农业、商业、财政、物质、 工交以及卫生、 城建等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把蔬菜生产工作做好。大中城市发展规划,要包括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规划,要认真贯彻菜区的各项经济政策,搞好生产责任制,帮助蔬菜社队处理好蔬菜生产与工副业以及同粮食生产的关系。在劳动力安排和生产资料分配上,要优先保证蔬菜生产的需要。力争在一九八一年内使蔬菜生产、供应工作有明显好转, 并在今后两、 三年内,逐步做到蔬菜上市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供应比较均衡,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