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登革热防治方案(试行)

  1.发现病例或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处理疫点和逐级上报疫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分析,进一步判断疫情,但对疫情的最终确诊需待采取双相血清试验和病毒分离的结果。
  2.调查研究和探明流行因素,对主要传播媒介伊蚊的有无,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生态学、抗药性、带毒蚊种等进行调查。
  3.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检查登革热隐性感染血清型别和人群抗体水平。当发现另一型别传入时,要警惕大流行和出现登革出血热的危险性。
  4.采集病人、可疑病人与伊蚊标本进行登革病毒分离,以便判断是否发生登革热,确定病毒型别与变动,及早预测疫情发展趋势。
  5.加强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防止传入和传出。
 (二) 疫点处理
  1.疫点划分 无论城乡,凡已判明登革热发生或流行,应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五十公尺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
  2.疫点的流行病学调查
  (1)选择一定数量病人进行个案访视,对其接触者和续发病例做好医学观察;
  (2)系统收集一般流行病学资料,整理分析发病因素,总结流行规律,追踪传染来源;
  (3)对疫点内进行伊蚊相、伊蚊孳生地种类、数量的调查,并按科研设计方案在采取防制措施前进行成蚊、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等统计,以便指导与考核灭蚊工作。
  (4)取病者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试验和病毒分离,对蚊媒进行带毒调查,确定病毒型别和带毒蚊种,以便作出疫情动态的分析。
  3.疫点处理
  (1)设法对病人实施就近隔离治疗,病人隔离室应做到有防蚊设施并进行灭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至少五天。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和消灭伊蚊。
  消灭孳生场所 动员群众在疫点范围内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清除一切小积水,对饮用水缸实行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
  消灭幼虫 对孳生蚊幼的饮用水缸,动员群众定时清倒换水,必要时在水缸内放养食蚊鱼类,对于广泛存在,又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小积水,可投予废油类和杀虫药物杀灭幼虫。
  杀灭成蚊 首先采用速效杀虫剂如敌敌畏击杀室内成蚊,室外在清除杂草的基础上,以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然后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
  在实施上述防制措施后,再次进行成蚊密度及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以鉴定防治工作效果。
  (3)在流行期间,加强对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要求在离开疫区前,实施预防性击杀成蚊。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