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应用基础理论科研成果应具备的条件:
  1.在理论上有独创见解,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2.对劳动保护工作(主要指安全、卫生方面的监察,下同)和劳动保护科技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3.研究(调研)报告和资料齐全(包括审批文件、调研报告、观测试验数据、计算原理、方法和分析资料)。
  二、应用技术科研成果应具备的条件:
  1.全部完成技术考核规定的试验项目,各项技术参数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经工业性试验,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或社会效益;
  3.具有下列的技术资料和实物:
  (1)研究工作技术总结报告;
  (2)生产应用总结和用户的评价;
  (3)产品说明书,有的应附使用维护说明书;
  (4)成果照片和样品样机;
  (5)经济核算资料、技术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评价资料。
  三、重大科研项目阶段成果应具备的条件:
  1.阶段成果必须在理论上或技术上有所突破,并经实践检验能单独应用者;
  2.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阶段成果鉴定条件应分别符合第九条一、二款的要求。
  四、标准应具备审定的条件,参考国家标准局有关文件;情报科研成果审定的条件,参考国家科委有关文件。
  第十条 成果鉴(审)定会的组织和要求:
  一、成果鉴(审)定会的时间和邀请人员,由项目下达单位确定。
  二、参加鉴定会的人员要有一定数量的同行专家、学者。在主持单位的领导下,鉴(审)定委员会(小组)对所鉴(审)定的科研成果应承担技术责任,一般应对成果的下列方面作出结论:
  1.项目是否达到《开题报告》中所确定的各项指标;
  2.各项技术参数的测量值是否准确可靠,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成果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如何;
  3.与国内外同类项目比较,技术经济效果或社会效益有何改善或提高,技术上有何创新之处;
  4.在理论上有无独创之处,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学术水平如何;
  5.标准、规程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如何;
  6.科技情报成果的技术水平高低,创造性贡献大小,对促进劳动保护科技进步作用和经济效果、社会效益如何;
  7.组织推广使用的意见;
  8.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
  第十一条 鉴(审)定会后一个半月内,应将下列资料一式四份按项目的内容分别报三个局: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