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肯定前十二年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但是,由于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金融体制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经济、金融工作中的一些关系尚未理顺。银行与计委、财政的关系还不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时难以按计划实施,信贷资金财政化的倾向有扩大的趋势;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还未理顺,价格机制和企业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信贷、利率、汇率等金融杠杆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各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理顺,以更好地完善中央银行调控和搞活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
(二)信贷资金的调度、调控还不灵活。专业银行之间、地区之间的信贷资金难以适时调剂融通,在一些地方,银行之间结算资金运转不畅。
(三)专业银行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还不健全,经营管理比较薄弱,银行的经营自主权有待进一步落实。
(四)有些金融管理工作还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有些金融机构还存在盲目增设网点,违反规定搞不合理业务交叉,不计成本盲目竞争的现象;业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有些业务的开展和管理不够规范等,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效益、安全和金融业的信誉。
(五)金融市场还需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目前尚未形成全国性的资金拆借市场,存在资金画地为牢现象;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债市场;对股市的管理、引导不够,需要配套、完善。
二、“八五”及十年金融体制改革目标和规划
九十年代是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时期。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要求,今后十年和“八五”计划期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总规模,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合理确定信贷资金的投向,并有效地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汇率等金融手段,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防止通货膨胀。健全中央银行的垂直领导体制,加强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领导与管理。专业银行主要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同时进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继续鼓励居民储蓄,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并严格加强管理,逐步实行社会金融资产多元化。稳步发展金融市场。开拓融资渠道,健全流通市场。在有条件的大城市稳妥地进行证券交易所的试点,并逐步形成规范化的交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