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批转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工作问题的报告的通知

  (一)生产赶不上需要的增长,有些药材的生产计划不落实。有些经营部门存在重采购轻生产,怕积压不怕脱销的思想,放松了对生产的指导。有些供应紧缺的中药材,如麝香、虎骨、熊胆、豹骨、穿山甲片等十四种,生产这些药材的稀有动物繁殖困难,国家已列为禁猎动物。有些野生药材,如黄芩、知母、川贝、猪苓等二十多种,需要量增大,采挖过度。有些家种的芋肉、银花、黄连、人参、砂仁等,产量虽然增长一至六倍,也不能满足需要。多年生的木本药材,如杜仲、厚朴、黄柏等,发展生产需要有一个过程。进口的犀角、羚羊角、西红花等二十多种药材,国外资源少,进口数量有限。
  (二)药材进销差率过小,价格管理过于集中,束缚了生产和经营的开展。一九五七年中药的进销差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一九六○年紧缩到百分之三十左右,一九六九年又紧缩到百分之十五到十八,同时取消了地区差价,实行中药材全省一个价,中成药按产地全国一个价。中药行业自有资金减少,贷款增多,利息负担加重。以致销售虽逐年上升,但利润却逐年下降,很多单位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中成药厂、饮片加工厂、基层收购点和门市部十分简陋,设备陈旧,仓库严重不足,很多单位半数的药材露天存放,无力改善。
  (三)多方插手,冲击国家计划。有些外贸、社队企业、贸易货栈、医疗单位,甚至医药系统内部的某些单位,对贵重紧缺的中药材,有的抬价抢购,有的地区超计划多出口,冲击内销;有的内销卖高价,不认真执行国家调拨计划;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与药材公司重叠的机构,对当地生产的药材实行垄断,不让药材公司收购,不仅冲击国家收购计划,也破坏了药材资源。
  (四)对中荮的特点认识不足,经营管理体制混乱。目前全国县级药材公司,大致分属七个部门领导,有的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有的省、自治区撤销了省区药材公司,有的省医药局把公司财权收归省局,药材公司缺乏经营积极性。全国的中成药厂分属十六个部门领导。因此削弱了药材公司产购销结合的专业体制,很难发挥专业公司的职能作用,以至计划完成很差,商品调拨不灵。二类药材的调拨计划近几年只完成百分之三十左右。
  (五)科研和教育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中药队伍素质下降。全国没有一个中药研究中心,现有几个中药研究所,设备十分落后,而且技术人员少,中药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千分之六。在教育方面,全国只有四所中药中等学校,校舍、设备、师资都很缺乏,没有一所中药大学。现在全国中药职工近三十万人,老药工不到百分之十,没有技术职称,青年职工多数未经业务技术培训,收错药、卖错药的事故屡有发生。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