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做好国际市场调查预测的基础上,同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紧密衔接,制订特区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行业规划)和“七五”期间的分年度安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规划的主题是,逐步建立具有本特区特色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的外向型工业。要把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近期发展重点和长期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加强外引内联工作,下功夫办好一批能出口创汇的生产项目。
特区的种植、养殖、旅游、建筑、商贸和金融等其它行业,要围绕建立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特区的农业应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大力增产优质鲜活商品和反季节瓜、菜、花、果、搞好保鲜、储藏,常年均衡供货。特区的高档旅游宾馆不宜再增建,而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游乐项目以及知识性和疗养性的旅游项目。农业和旅游业应成为特区外汇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要讲求投入和产出的最佳经济效益,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坚决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除了优先安排外向型工业项目,继续抓好已开发区域内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外,一般暂不开发新区,更不能盲目发展非生产性建设项目。今明两年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大体按照一九八五年国家对特区的控制指标加以安排。
切实控制消费基金的增长,职工工资水平要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物价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
(二)根据扩大出口的要求,认真筛选工业项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发展用先进而适用的技术装备起来的传统工业,力求技术起点较高,产品能更多地外销。随着工业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还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项目和高科技产业。确能出口创汇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也可以酌量搞一些。各特区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中小型项目为主,着重发展“精(密)、小(型)、轻(巧)、新(颖)”的产品。要依靠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抓好现有企业的科技进步,充实科研开发能力,认真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积极采用国内外科研成果,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厦门特区的老企业,要按照外向型的目标,抓紧进行技术改造,促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增强出口能力。
(三)继续搞好内联,推动特区外向型工业的发展。内联应当以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具有外销潜力的内地企业为主要对象,以增强对外资、外技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为目的。特区要为此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给以方便。内联企业的产品都应以出口为主,有些可以把“头”放在内地、“尾”放在特区,将内地的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按国际市场需要进行后整理、精加工、精包装后出口;有些可以把“头”放在特区、“尾”放在内地,在特区进行设计研制,拿回内地进行大批量生产组织出口。还可以发挥特区优势,举办一些对内地同类企业改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有先行作用的工厂和产品可以替代进口的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