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一步开发长江航运的同时,必须加强重庆铁路的改造和建设。会议商定:(一)成渝、川黔、襄渝三条铁路的电气化工程要按计划进行,争取提前建成;(二)重庆货站、客站建设列入铁道部建设项目;(三)从一九八三年四月起,每日给重庆增加出川货车三十辆。
六、关于以城市为中心合理组织商品流通,进一步搞活经济的问题
会议商定,商业流通体制按商业部提出的改革方案实行。省属商业、供销二级站下放重庆与市公司合并,同时打破固定行政供应区域、固定供应对象、固定倒扣作价的限制,实行跨地区、跨批发环节的经营和内部协商作价;除商业部规定的少数商品外,各级批发和零售企业都可向任何一个一级站、二级站和工厂直接进货。这样一个改革,对克服城乡分割、地区封锁、流通堵寒将起巨大作用,但对重庆的工业生产也将带来很大压力。重庆工业产品,尤其是日用消费品与沿海比,有不少质量低、品种少、价格高,缺乏竞争力。必须通过改革,用极大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要广泛组织各种形式的工商联营、商商联营、农商联营,采取多种经济手段,调动商业部门推销重庆产品的积极性,为重庆的工业品开拓市场。
物资供应实行以重庆为主的供应体制。除市属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下放的企业事业)由市供应外,现由中央各部实行物资直供的市属企业事业单位,从一九八四年起改由市统一组织供应;中央各部在渝企业事业单位(暂不含军工等八个部门和个别大型骨干企业)所需物资,从一九八四年起,采取划转指标的办法,由市就近就地组织供应,专用物资仍由中央各部供应;市属县(区)及其以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所需物资,仍由县(区)物资部门供应。供应办法,大宗物资逐步定点、定量直达供应;中转物资,在市内原则上分配指标到局,实物供应到厂,尽可能做到物资部门和企业两级设库;零星物资设网点就近就供应。同时设立物资交易中心,进行市场调节。
除上述几项主要改革措施外,会议还就科学技术、物价管理、城乡建设、统计工作等方面商定若干改革措施和建议,并就冶金、煤炭、电子、化工等部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组联合,以及新基地的开发等交换了意见。我们还打算,今后通过试点,逐步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
关于城市领导农村,实行市管县的问题,也是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次会议没有讨论。现在重庆已经是一个拥有十二县、近一千四百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一千一百多万)的经济区,农村建设的任务很重。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在指导思想上、组织上、领导方法上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之尽快地繁荣富裕起来,把农村的大好形势进一步发展下去。对这个问题,会后拟专门进行研究。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控制城市人口的膨胀。加强原有城市的改造。
现在重庆进行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我们拟采取一面行动,一面规划的方针。已经确定的改革措施立即付诸实施,同时建议在今年二季度,由国家体改委和国家计委牵头,有关部委参加,协助我们分别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军工生产和民品生产的结合、能源交通重点项目的建设(如毗邻重庆的贵州习水煤田的开发、成渝等三条铁路的电气化改造、火电站的建设、重庆港的改造和新港区的开辟等)三个方面进行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报中央和国务院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