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各地区、各研究机构根据课题需要和科技人员情况,组织科研协作。协作方式可灵活多样,讲究实效。所际协作,尽量就地安排,能不跨省的尽量不跨省。协作单位之间可签定科研协作合同,合同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分工,并明确成果、资料的处理等。协作任务完成后,所有人员都应回到原单位工作。
对于重大的、关键性的研究课题,为了集中力量,快出成果,必要时可采取会战办法,统一指挥,分工协作,限期完成。
五、 计划的经费物资保证
(十二) 研究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也包括本身收入和国内外的资助。在使用上要励行节约,减少浪费,按科研项目或任务的实际需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不能平均分配。对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要做好预决算,专款专用,定期检查;年终将使用情况逐级上报,保证三项任务(新产品试制、中间试制和重大科研任务)的执行和完成。
(十三) 研究机构要加强经济管理,试行以研究室为核算单位并逐步过渡到以课题为核算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研究机构在保证完成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己的条件,广开财源、增收创汇。可以承担外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通过签订合同,由对方提供经费、器材。情报、测试、计算、翻译、影印等科技服务工作,采取收费办法。附属工厂(车间)的收入和出口技术、出口产品的外汇收入,留成作科研使用。研究机构从自己收入中,按规定比例留成,用作科研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十四) 各研究机构要加强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的管理。凡属大型精密仪器要实行专管共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对需要的仪器设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自力更生,自行研制,尽量使用国产仪器。省、市、自治区或大的科研单位可建立中心实验室或仪器服务中心。做好实验动物的繁殖和饲养,加强动物实验室和动物房的建设和管理,保证科研需要。
六、 计划管理机构
(十五) 计划管理部门是研究院、所的职能机构,必须予以充实和加强。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局、各高等医药院校的科研处(科教处),要有专人管理科研计划,有科研任务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一个业务部门担任科研计划管理工作。研究所下面的研究室必要时可设专职或兼职的业务秘书,协助室主任做好科研计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