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国务院企业指导委关于坚持
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意见
(1991年3月19日)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企业改革的重要成果,现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的综合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对于明确企业与职工的责、权、利关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由于生产经营中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部分企业生产任务不足,劳动纪律松弛,平均主义重新抬头,严重削弱了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这种状况若不及时克服,必将影响企业生产、管理、改革的加强和深入发展。因此,在新一期承包工作基本结束之后,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要不失时机地抓好内部经济责任制。通过坚持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确保新一期承包目标层层落实,确保“八五”计划的全面完成。
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搞好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为前提,责、权、利紧密结合,职工劳动报酬与企业经济效益和本人劳动成果相联系,是搞好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对质量、消耗、效益等经济技术指标和管理指标的层层分解,建立起包括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在内的经济责任制网络体系。
二、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指标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是搞好内部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建立指标体系要体现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原则。一是指标要反映全面性和全员性的特点。不仅要有经济技术指标,还要有管理指标和工作指标,生产、管理、后勤服务等部门都要制订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把岗位责任制作为整个内部经济责任制网络体系的基础。二是指标要反映生产经营的特点。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制订体系。要把生产经营的重点作为内部经济责任制的重点,一个时期突出一个或几个重点,切忌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三是指标要体现科学、合理的特点,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符合实际情况,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相适应。要把生产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工作标准和劳动、资金、物耗、设备定额作为修订内部经济责任制指标的依据。管理工作的指标要尽可能定量化,便于考核。
三、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