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火葬场经营管理不善。许多地方的火葬场建立起来后,经营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去,制度不健全,开支无计划,车辆管理不严,燃料消耗多,火化率低,常有亏损,需要国家过多的补贴。1978年全国火葬场补贴了1300多万元,1979年补贴了2200多万元,1980年补贴了2100多万元。平均一个火葬场一年补贴近2万元,多的4.5万元。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长期的封建礼教和习惯势力在人们的思想里还有较深的影响,许多人对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近几年在纠正左的错误中,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殡葬改革是‘四人帮’搞的”,“火葬是极左路线的产物”;还有不少人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把大办丧事、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说成是“丧葬自由”,是“落实政策”,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同时,我们主管这项工作的民政部门工作做得不够,抓得不紧,有些同志对坚持殡葬改革的方向认识不够明确,对错误倾向不敢理直气壮地去管,在工作上缩手缩脚,软弱无力,也是一个原因。
为了进一步搞好殡葬改革工作,根据党的六中全会和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精神,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坚持殡葬改革的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行殡葬改革对移风易俗、破除封建陋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要“移风易俗、改造国家”,并且在1956年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带头签名,倡导火葬。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政领导同志都认真执行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提议,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1978年中共中央66号文件重申:“要积极推行火葬,加强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我们应当坚决贯彻这一精神,坚持实行火葬这一殡葬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实行火葬不只有利于移风易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建日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且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它有利于节约木材、节省耕地,有利于生产建设,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环境卫生和人民身体健康,因此必须继续努力做好推行火葬的工作。
根据我国目前殡葬改革的情况,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殡葬改革工作的方针是,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丧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在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时,一定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地区,原则上都应该推行火葬。其中已建有火葬场、实行火葬的地方,要提高火化率,限制土葬;目前尚未建立火葬场的地方,要逐步为实行火葬创造条件,同时抓好土葬改革。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不适宜实行火葬的地方,要切实搞好土葬改革。不论推行或尚未推行火葬的地方,都要做好破除旧丧葬习俗的工作,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