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部、民政部关于转发山西省陵川县供销社
扶助贫困户治穷致富经验的通知
([85]商合联字第1号 1985年4月18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供销社(商业厅)、民政厅(局):
近几年来,山西省陵川县供销合作社在支持农村发展商品生产中,十分重视扶贫工作。他们积极地帮助贫困户治穷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经验很好,现转发各地,供参考。
附件: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扶助贫困户治穷致富
附: 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扶助贫困户治穷致富
(山西省陵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1985年3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3年,我们陵川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三个一号文件精神,努力发挥供销合作社支援生产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使一部分贫困户逐步走上了富裕道路。3年来全县供销合作社共扶助贫困户2,083户,先后有1,291户摆脱了贫困,437户成为专业户。1984年扶助的712贫困户,总收入达到25.7万元,户均739.6元,人均172元。比1983年增加了75元。
一
我们开展扶贫工作是从1982年开始的,当时干部职工对这一工作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认为,现在的农民承包了土地,政策放宽了,致富的门路多了,扶不扶贫困户关系不大,还有的说:“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是扶持发展商品生产,主要扶助对象是专业户,事情多,担子重,反正只能顾一头,咱还是要先扶专业户,后扶贫困户”。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们围绕扶贫问题,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开展了专题讨论使大家认识到,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扶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是党的富民政策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因此,扶助贫困户脱贫同扶持专业户致富一样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认识提高后,我们及时地把扶贫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县联社成立了综合服务科,各基层社都有一名副主任负责扶贫工作。近年来,各基层还普遍建立了扶贫档案,并把扶贫工作列为经营责任制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从而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
在具体工作上,我们主要从指导生产、供应物资、推销产品、关心生活等几个方面给予积极扶助。
一、订规划,找门路,帮助贫困户开辟生产项目。我们县位于太行山区,境内山多坡广,各种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商品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抓住这个优势,根据市场需要,积极引导东部山区的贫困户发展以养殖、采集、种植为主的生产项目;西部丘陵区的贫困户发展以养殖、开采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生产项目。在发展生产中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原则,具体帮助贫困户制决脱贫打算,使贫困户立下了治穷的志气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古郊乡昆山、营盘、榆树沟、锡崖沟、松庙等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村村穷、户户穷,户均收入不足100元,1982年以来,古郊供销社按照县联社的扶贫规律,因地制宜,和贫困户共同制定了“阳坡栽红果,阴坡种核桃,松柏植山腰,土豆上山脑”的致富规划,在长远生产上,供销合作社垫付资金7,600元,帮助贫困户购红果树苗34,000蛛,核桃树苗23,000株,杨柳树苗137,000株。在短期生产上,引进优种土豆 8万斤,这些村的贫困户共种土豆500亩,当年生产125万斤,收入翻了一番多,到1984年底,供销合作社帮助新建红果生产基地6个,专业村4个,红果树达到126,400株,总产34万斤,仅营盘村各种林果树户均就达到了1,230株,农副业收入户均1,620元人均360元,全村新购置了91台收音机,60台缝纫机,新建房屋224间,对一些本地缺资源、少门路、没法致富的贫困户,供销社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组织他们到供销社自办的和同乡村企业、“两户”联办的34个厂矿干活。礼义供销社和西伞村联办的草帽加工厂,先后为7个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不仅全年可为市场提供草帽4万顶,而且人均收入可达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