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泛宣传慰问,扩大参战、立功退伍军人的社会影响。大批退伍军人回乡后,各区、县普遍召开座谈会、欢迎会,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走访慰问。大兴县政府在退伍军人回乡时,组织了1700多人夹道欢迎。宣武区政府举行千人大会,表彰了67名参战、立功的退伍军人,把他们请上主席台,戴大红花,颁发纪念品,和领导同志合影。有的还组织小学生到他们家中做好事,作慰问演出。有的区、县组织他们参观访问。有的单位和学校邀请他们去作报告。据统计,全市有34所中学和一些单位邀请这些同志作报告17场。为扩大宣传面,一些大的欢迎活动都邀请了新闻单位和电视台参加。目前,各报刊和广播电台已播发这方面的宣传报道25篇,北京电视台6次播放欢迎参战、立功退伍军人的实况录相。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慰问,不仅使这些同志感受到了回地方后的温暖,也扩大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了社会地位。不少企事业单位了解他们的事迹后,争相录用他们,并让他们优先选择工作。
三、争取多方支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妥善安置。一是争取领导支持。安置工作开始前,各级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都写出书面的工作计划,上报本级政府,安置过程中,及时请示汇报,重大问题事先都征得主管领导同意,有些工作努力争取以政府名义出面去做。如大兴县为安置好参战、立功的退伍军人,就由县政府出面,作出了“三个优先”的规定。即:县劳动部门在农村招工时优先录用;县办企业招用协议工时优先照顾;自愿去乡办企业的优先考虑。使该县13名参战、立功的退伍军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顺义县政府在安置部门的积极建议下,专门作出决定,把28名参战和立三等功的退伍军人全部安排在乡办企业。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丰台、密云等区,县的安置部门,在取得领导支持的基础上,在安置中实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区别对待”的原则,凡是参过战、立过功的优先考虑他们的专业、志愿,优先安置,并向他们公布安置去向和劳动指标,每人填报2至3个志愿,让其选择,使这些同志大都走上理想的岗位。二是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各级安置部门事先都与人事、劳动、计委等部门联系,协调一致。使这些部门和安置办公室一起努力,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把参战、立功人员安置好。市退伍办去年10月就与人事部门协商,把今年大部分招干指标留给了退伍军人,并重点录用参战、立功人员。国家修建大秦铁路要在京郊招工,沿途7个县的退伍办与计委、劳动部门多次研究共同为农村籍的参战、立功人员争取了招工指标。三是争取用人单位支持。各级安置部门充分发挥两用人才介绍所的作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介绍参战、立功人员,使他们能够优先录用,优先挑选工作。延庆县退伍军人王寅,在部队立过二等功,又有一定工作能力,经安置部门推荐,被县劳动局录用。北京火车站经过安置部门的宣传,对录用的参战,立功人员敞开了11个部门,任他们挑选满意的工作。有些区、县的安置部门为了使参战、立功人员能录用,还多次和用人单位协商,使他们录用这些同志时放宽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