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D是吸收剂量,Q是品质因数,N是其它修正因数的乘积。目前指定N值为1。
剂量当量H只限于放射防护中应用。
F.13 有效剂量当量(HE)(effective dose
equivalent):当所考虑的效应是随机效应时,在全身受到非均匀照射的情况下,受到危险的各组织或器官的剂量当量与相应的权重因子乘积的总和,即:
HE=∑WT HT
T
式中,WT 是权重因子,目前的WT 值是由ICRP所建议的,见表2。
表2 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放射效应的危险度和权重因子
----------------------------------
| | -1|
组织和器官| 效 应 |危险度因数Sv |权重因子WT
------|----------|---------|------
| | -2 |
生殖腺 |遗传效应(最初二代)|0.4×10 |0.25
| | -2|
乳腺 | 乳腺癌 |0.25×10 |0.15
| | -2 |
红骨髓 | 白血病 |0.2×10 |0.12
| | -2 |
肺 | 肺癌 |0.2×10 |0.12
| | -2|
甲状腺 | 甲状腺癌 |0.05×10 |0.03
| | -2|
骨 | 骨肉瘤 |0.05×10 |0.03
| | -2 |
其余组织 | 其它癌 |0.5×10 |0.30
----------------------------------
*其余组织(不包括眼晶体和皮肤)取其余5个接受最高剂量当量的器官或组织,每一个的危险度
-2 -1
因数取作0.1×10 Sv ,WT取作0.06。
F.14 集体剂量当量(Collective dose equi-
valent):受给定辐射源照射的群体的各人群组平均每人在全身或任一特定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剂量当量与各组成员数的乘积的总和。
F.15 待积剂量当量(H50)(Committed dose
equivalent):人体单次摄入的放射性物质对某一器官或组织在其后50年内将要累积的剂量当量,即:
t0+50
H50= H(t)dt
t0
式中,H(t)是有关的剂量当量率,t0是摄入时刻。
F.16 剂量当量负担(He)(dose equivalent
commitment):由于某一决策或实践使特定的群体受到持续照射时,平
-
均每人的某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剂量当量率H(t)在无限长时间内的积分,剂量当量负担Hc为
∫∞
HC= H(t)dt
∫∞
F.17 危险度(risk):单位剂量当量引起的某种随机性有害效应的发生几率。
为了防护的目的,对所有人群,不管其年龄、性别,使用同一危险度因数。
F.18 关键人群组(Critical group):在某一给定实践涉及的各受照人群组中,预期其受照水平最高的人群组,他们受到的照射可用以量度该实践所产生的个人剂量的上限。
F.19 基本限值(basic Limit):放射防护剂量限制体系中的基本限值之一。在全身接受外照射的情况下,外制体系中的基本限值,包括剂量当量限值和次级限值。
F.20 次级限值(secondary limit):放射防护标准的基本限值之一。在全身接受外照射的情况下,外照射的次级限值是浅层剂量当量指数限值和深部剂量当量指数限值。内照射的次级限值是年摄入量限值。
F.21 剂量当量限值(dose equivalent limit):放射防护标准的基本限值之一,是为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中的成员规定的不应超过的剂量当量值,其目的在于防止非随机效应的发生,或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F.22 导出限值(derived limit):为放射防护实际工作的需要,根据适合于某情况的一定模式由基本限值推导出来的限值如导出空气浓度和表面污染的限值等。
F.23 年摄入限值ALI(annual limit of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