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调查人员意见:可能发生反应的原因分析、反应类型、调查者、调查日期。
二、预防接种反应、事故和偶合其它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一)一般反应和加重反应:
1.一般反应:指由生物制品本身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系由制品性质所决定的。例如由死菌疫苗所引起某种程度的毒性反应。活菌、疫苗接种后造成相应病种的轻度症状,以及由制品特异或非特异抗原成分和它的附加物(吸附剂、防腐剂、培养基等)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
诊断依据:
(1)皮下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红肿直径在0.5~2.5厘米称弱反应,2.6~5.0厘米称中反应,5.0厘米以上称强反应。不超过5.0厘米但伴有淋巴腺炎或淋巴管炎也属强反应。此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很少持续3~4天者。使用吸附剂制品可能在2~4周内出现局部硬结反应。
(2)某些减毒活菌、疫苗接种后所表现的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种痘后于5~14天内可出现丘疹-水疱-脓疱或溃疡-结痂等发痘反应。接种卡介苗后约4~5周出现直径0.5厘米以下的浅表溃疡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厘米以下。少数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5~7天可出现散在皮疹反应。
处理原则:
(1)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较重者可用热毛巾热敷。但痘苗、卡介苗接种后局部反应则严禁热敷。
(2)种痘及卡介苗后局部溃破可涂龙胆紫,预防感染。
全身反应:
诊断依据:
(1)部分对象于接种一般死苗后6~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初种牛痘后7~10天,个别人注射麻疹疫苗后5~7天),体温在37.1~37.5℃称弱反应,37.6~38.5℃称中反应,38.6℃以上称强反应。
(2)除体温上升外,部分人可能伴有头痛、头昏、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毒性自觉症状。个别人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在24~48小时内消失,很少有持续3天以上者。
处理原则:
(1)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应加强观察,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
(2)较重者可作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恶心、呕吐给予止吐剂,腹痛、腹泻给予止痛止泻药等。
(3)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并送医院治疗。
2.加重反应:指被接种者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原因(饮酒、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经期等),或使用原因(用已冻结变性的制品、吸附制剂未充分摇匀等),以及某些批号制品质量原因(吸附剂含量过多,菌、毒种毒力过高、减毒不全等)以致造成反应的加重。
诊断依据:
(1)这一类反应只是全身或局部反应的加重,而无其他方面异常症状的发生,在反应的性质上没有根本的改变。
(2)这一类反应仅发生在个别批号或同一批号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使用的制品和某些少数的预防制品中。
(3)这一类反应的发生人数较多,其反应率往往超过这些生物制品的规定,有些甚至超过几倍。
(4)这一类型的反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均可恢复正常。
处理原则:
一般采取对症处理(同一般反应)。
(二)异常反应:
1.晕厥:指接种时因精神过度紧张或晕针所致的短暂性脑贫血。
诊断依据:
(1)头昏、眼花、心慌、面色苍白、继之神志丧失。血压正常或稍低、脉细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