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条 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爆破工有权拒绝放炮:
1.工作面无良好照明;
2.炮眼布置不合安全要求;
3.支架不符合要求,有冒顶(或边坡滑落)的危险;
4.瓦斯超限;
5.工作面有透水或瓦斯突出征兆,或炮眼内温度异常。
6.电缆或其它设备未加保护;
7.未设警戒。
第六十九条 必须建立爆破材料领退制度。任何人不得私藏爆破材料,不得在规定以外的地点存放爆破材料。丢失爆破材料,必须严格追查处理。
地质普查小组使用的少量爆破材料(炸药不超过100公斤,雷管不超过200只),要储存在专门的房间内,并指定专人保管;雷管要装箱加锁,与炸药分开存放,并隔开2米以上距离。
第八章 工业卫生标准和检测
第七十条 作业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其中粉尘浓度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粉尘种类 最大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
1.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2
粉尘种类 最大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
2.含10%以上石棉的粉尘 2
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滑石粉尘 4
4.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 9
5.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煤尘及其他粉尘 10
第七十一条 凡有放射性作业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放射防护规定》。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的容许浓度,以及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每年容许剂量当量和放射性作业场所相邻的工作人员、居民的每年限制当量,都不得超过《放射防护规定》的规定。
第七十二条 放射性物质的储存、运输,须有懂放射防护知识的专人负责。必须有严格的、可靠的交接和保管制度,以保证必要的防护,并防止破损和遗失。
第七十三条 井下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当采取降温或其他防护措施。
室内工作地点的温度,经常高于35℃的时候,应采取降温措施。
第七十四条 生产作业场所的噪声,应根据具体情况每年至少测量两次,噪声不得超过90分贝(A),超过时应采取消声,带防护耳罩或其他防护措施。
第七十五条 生产作业场所排入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排放规定。超过时应采取净化处理等措施。
第七十六条 排放的污水,不应污染周围水源和危害农作物。
含放射性有害物质的废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七十七条 生产中的废渣堆放或填洼时,应有防止扬散、流失、淤塞河道等措施,必须防止新的污染。
第七十八条 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及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七十九条 作业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定期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