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条 排矸场应结合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全面考虑,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设置。场地选择应符合安全规程,优先考虑排在荒山沟谷或洼地。
第六十五条 排矸设备每天三班工作,每班工作七小时,生产能力不均衡系数采用1.5。
第六十六条 矿井机修车间主要担负矿井部分设备的中修和小修任务。主要设备一般按下表配置:
------------------------
名 |车|钻|刨|电|段|气|空|手
| | | | | | | |动
井 称 | | | |焊|钎| |气|液
| | | | | | | |压
型 |床|床|床|机|机|焊|锤|机
-------|-|-|-|-|-|-|-|--
6~9万吨 |1|1|1|2|1|1|—|—
15~21万吨|2|1|1|2|1|2|1|—
30万吨 |3|1|1|3|1|3|1|1
------------------------
边远地区或邻近有机修能力的矿井,可酌情增减。
第六十七条 矿井应加强煤质检查,设煤样室。群矿可合建化验室。30万吨矿井也可单独设化验室。
第六十八条 矿井一般要设衡器。群矿可集中过磅,分别计量。
八、总平面布置
第六十九条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应有实测的地形图和必要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地形图的比例尺根据地形条件、企业规模和工程性质采用1:500或1:1000。
第七十条 工业场地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矿井开拓、生产系统布置及外部运输衔接的合理性,在山区还应考虑铁路、公路及架空索道有进线的可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选择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利用山坡荒地,不占良田果园,少占耕地,不拆迁或少拆迁村庄。
(2)不压或少压可采煤层,特别是浅部煤层。
(3)场地不受洪水及内涝威胁。
(4)场地选择要避开采空区及滑坡、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
(5)不占用国家保护的文物古迹,不妨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七十一条 平面布置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布置紧凑合理,节约用地。尽量缩短场内运输线路及管线长度,以节约建设资金及降低生产成本,并符合防火、卫生、安全等要求。
第七十二条 竖向布置应尽量利用原地形,满足生产、运输和装卸作业要求;尽量减少场地土石方工程及防护工程数量;确保场地排水畅通,防洪可靠。
第七十三条 对改扩建矿井,本着节约的原则,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生产设施及建筑物。
第七十四条 场内运输、工业场地内的窄轨铁路,其轨距应和井下一致。窄轨铁路运输方式,应与生产系统、运输任务多少及场外运输结合考虑,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溜运行。当不宜采用自溜运行时,可考虑钢丝绳运输或人力推车。工业场地内窄轨铁路运输有关技术规定,按“煤炭工业设计规范”执行。
第七十五条 坑木场应设在便于卸车的地点,采用准轨铁路运输时,卸车线长度按3~5辆车长度计算。采用其它运输工具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坑木场的贮存量不少于矿井30天的坑木消耗量。场内应考虑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
第七十六条 工业场地(包括选煤厂)占地面积指标应控制在:15~30万吨,不大于1.8(公顷/10万吨);6~9万吨不大于1.5公顷。
九、地面运输
第七十七条 矿区地面运输,应按矿区的总体规划,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并根据运量、运向、服务年限,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河流的利用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准轨铁路、窄轨铁路、公路、水运及架空索道等的运输方式。
设计中应注意节约用地,少拆民房、少占良田熟地,有利灌溉,方便交通;不压煤或少压煤;力求技术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矿井本身生产、生活物资和伤病救护短途运输,应采用汽车,其大小汽车配备数量是:
6~9万吨 2~4辆
15~30万吨 4~6辆
第七十八条 矿井的对外运输,其年运量按设计年产量计算;其日运量按不同的运输方式,乘以下列不均衡系数:
标准轨铁路 1.15
窄轨 铁路 1.15~1.25
公 路 1.15~1.25
架空 索道 1.35
第七十九条 标准轨距铁路设计,应与铁路部门密切联系取得协议。并应符合现行《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八十条 窄轨铁路设计,应符合现行《煤矿地面窄轨铁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八十一条 公路的设计,应尽量考虑永久公路和临时公路相结合。对已有道路应尽量加以利用,并应符合现行《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八十二条 架空索道及水运的设计,应符合现行架空索道及水运专业规范的规定。
十、供配电、信号及通讯
第八十三条 矿区供电设计,应根据煤矿电力负荷的分布和发展情况,结合地区电力规划,合理确定供电电源、电压等级、供电方式、矿区变电所位置和建设顺序,并应留有发展余地。
室外变配电装置应尽量避开粉尘污染源或处于上风向位置,在有粉尘污染地区应采取加强绝缘的措施。
第八十四条 矿区电源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其电源线路,当一回路停止运行时,另一回路应保证所有矿井全部用电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