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维护调度纪律,检查各站、段执行调度命令和规章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13、负责铁路分局管内调度工作分析和技术教育工作,抓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运输生产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调度工作,提高运输组织指挥水平。
第6条 车站调度职责范围:
1、掌握货源、货流、车流,根据分局下达的日(班)计划,正确编制和组织实现车站的班计划和阶段计划,保证按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编、发列车,不间断地接发列车,按计划完成班计划和阶段计划的任务;
2、经济合理地运用车站技术设备和能力,掌握调车机运用,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动作,按作业计划、技术作业过程和时间标准,完成编组和解体列车的任务,提高调车作业效率,加速机车车辆周转;
3、及时收集到达列车预、确报,掌握车流变化,正确推算现车和指标,按阶段向铁路分局调度所汇报车流和车站作业情况;
4、主动与厂矿企业联系,及时预报重车到达情况和取送作业计划,掌握货位、装卸劳力情况,按计划组织均衡地完成装车和卸车任务,组织货物作业车、检修车和专用车的及时取送,缩短待取、待送时间;
5、保证安全生产,维护调度纪律,认真执行调度命令、上级指示和规章制度,在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输效率;
6、正确、及时填画技术作业图表,并运用技术作业图表组织指挥运输生产;
7、认真分析考核车站日常作业计划的兑现情况和日常运输生产完成情况,及时向分局和车站领导报告。
第7条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车站调度人员的具体职责范围,分别自行制定。
第二章 调度基本工作制度电话会议
第8条 为检查、落实当日运输生产情况,布置、审批次日计划,各铁路局每日召开两次电话会议;
1、第一次电话会议——每日十时前召开,由调度所主任汇报第一班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及保证完成全日计划的措施;根据铁道部布置次日轮廓计划,向铁路分局下达次日计划任务;布置重点工作要求。
2、第二次电话会议——每日十六时前召开,由调度所主任报告当日运输工作完成情况,及次日日(班)计划安排。
交接班和班中会
第9条 为保持调度工作的连续性,各级调度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和班中会制度。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交接班和班中会,分别由值班处长、值班科长、值班主任负责主持,各工种调度人员参加。
1、接班会内容:首先由值班负责人传达有关命令指示,介绍本班安全情况、运输任务完成情况及注意事项。在接班负责人的主持下,根据上述情况,结合各工种调度接班前了解的情况,研究、制定本班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
2、交班会内容:各工种调度员分别总结本班任务完成情况,落实好坏典型事例,提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各工种调度的交班内容和待办事项必须清楚、完整,不得遗漏。
3、班中会内容:在值班中,每班至少召开班中会一次,根据日(班)计划的执行情况,共同研究完成本班和确保全日任务的具体措施,布置次日日(班)计划和重点任务,分头组织落实。
报告制度
第10条 为保持各级调度的持续联系,准确的掌握工作进度和不误时机地处理问题,车站向分局调度,下级各工种调度向上级各工种调度,应建立以下报告制度。
1、车站向铁路分局:
(1)车站于列车到、开或通过后,应及时报告车次、时分和列车状态;
(2)列车始发站和列车摘挂作业站,应及时报告列车解编进度、编组内容和列车编组变化情况;
(3)机车及股道使用情况、安全情况和必要事项应随时报告;
(4)每六小时,车站有关工种向分局所属工种调度,上报各项规定内容的报告。
2、铁路分局向铁路局:
(1)每三、四小时,分局行车台向铁路局行车台,报告管内列车运行情况;
(2)每班九时三十分(二十一时三十分)前,调度所值班主任向铁路局行车台值班人员,报告接班后分局管内的运输情况,预计本班分界站列车交接、排空、机车运用情况;
(3)每六小时和十二小时,分局各工种调度向铁路局所属工种调度,上报各项规定内容的报告;
(4)安全情况和必要事项,应随时报告。
3、铁路局向铁道部:
(1)每班十时(二十二时)前,局值班科长向铁道部调度台值班人员,报告接班后的管内运输情况,预计本班分界站列车交接、排空、机车运用情况,十八时前全日运输工作完成情况的综合分析;
(2)每六小时和十二小时,局各工种调度向铁道部所属工种调度,上报各项规定内容的报告;
(3)安全情况和必要事项,应随时报告。
4、当上级调度向下级调度、站、段了解有关运输情况时,有关人员应及时汇报。
分界站会议
第11条 为加强铁路局(分局)间的协作,保证分界站运输畅通,铁路局(分局)间分界站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由两铁路局(分局)轮流主持召开,必要时,由铁道部(铁路局)组织,研究改进列车交接工作,制定、修改分界站协议。
深入现场
第12条 为提高调度人员组织指挥水平,加强各级调度和调度与站、段职工的工作联系,各级调度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经常组织调度人员深入现场,熟悉设备、人员情况,交换工作意见,改进工作作风,解决好日常运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现场的活动方法:可采取添乘机车、列车、召开座谈会、联劳会、同班会、跟班劳动、专题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
深入现场行前要有计划,返后要有报告。
调度人员添乘机车、列车时,应发给机车登乘证和守车添乘证明,并准在乘务员公寓食宿。
第13条 为加强调度工作的全面管理,各铁路局须根据自局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度和保密等有关制度。
第三章 调度人员的选拔、培训
第14条 调度人员负有指挥日常运输的重要责任,各级领导应重视调度队伍的建设。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调度,应分别指定一名副处长、副科长、副主任具体负责调度人员的选拔、培训工作,制定规划组织实现。
第15条 各级调度人员的选拔,应遵守下列规定:
1、铁道部、铁路局调度人员,应分别由铁路局调度科和铁路分局调度所中选拔;
2、铁路分局列车调度员,须从具有中等运输专业(包括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水平,并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调车区长、运转车长中选拔;
3、调度所主任、副主任,必须具有列车调度员、计划调度员的经历;
4、车站调度员,应从有实践工作经验和指挥能力的调车区长中选拔。
上述选拔人员自从事调度工作起,应保持其调度专业性,不得任意调离、变动。
第16条 新选拔的调度人员,必须经过调度专业知识学习,学习主要内容应包括: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运输调度工作规则、行车组织规则、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其他内容各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定。
学习期限,一般不少于六个月,经考试合格后,方准单独工作。
第17条 为不断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水平,除各级调度应经常组织不脱产的业务学习外,铁道部、铁路局每年应组织脱产专业培训班,对现职运输调度人员进行轮流培训,具体分工如下:铁道部运输调度人员,铁路局调度科长、副科长,分局调度所主任、副主任由铁道部负责;铁路局、铁路分局的其他调度人员由铁路局负责。
第18条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调度人员实行三班半制,但铁路分局运输繁忙调度区段的列车调度员应实行四班制。以上三级调度均应各自配备全员总数百分之八的预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