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拥军优属工作在新形势下开创了新局面
适应新时期对拥军优属工作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国拥军教育和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列入了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并作为检验国防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六四”政治风波之后,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活动蓬勃发展,全国涌现了一批“双拥工作模范城(县)”,成为新时期推动“双拥”工作的好形式。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优抚事业费在“七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分步骤进行了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标准提高一倍以上。“七五”期间为军队离退休干部建房近5万套,建干休所(服务站)1400多个,接受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4.7万人;接收安置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347万人;开展使用军地两用人才105 万人。
四、行政管理工作开拓了新领域,有了新发展
行政区划工作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指导方针,修订了设市标准,推动了设市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发展。与“六五”相比,地级市增加了23个,县级市增加了 120 个,建制镇增加近3000个。开展了勘定省级边界线的试点工作。目前六条省级边界线已划定3500公里,占试点线总长度的70%。“七五”期间完成了地名普查,初步实现了重要地名的标准化。
社团管理作为一项新的工作起步较快。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草拟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针对社团发展现状,开始了社团清理整顿工作。
婚姻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了依法管理,广泛开展了《
婚姻法》的宣传活动,着手治理违法婚姻,加强了婚姻登记队伍的建设。
殡葬管理工作在继续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的同时,对殡葬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服务项目,增加了服务设施,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国火化率比“六五”末期增长了5.5个百分点,保持了连续增长的好势头。
目前,全国城乡已建红白事理事会60万个。红白事理事会的建立,对改革婚丧习俗、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收容遣送工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五、民政经济在困难的环境中逐步发展壮大
民政事业费国家平均以每年7.2%的速度增长,社会统筹资金以每年平均6.2%的速度增长。社会福利生产的生产总值和利润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已经成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的经济补充。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达13万个,储金总额达3.9亿元。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开办三年多来,已筹集资金5亿多元。各种民政事业单位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开展了经营活动,增强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六、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日趋活跃,民政教育初具规模,民政宣传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