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在治理方式上,不少地方由过去单纯治理转向经营开发性治理,使治理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 如福建省在水土流失区发展杨梅树,加工杨梅粉;广东省南雄县发展黑荆树,加工烤胶,梅县发展紫胶;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发展海红果加工,远销许多省市;山东省沂水县发展金银花等。他们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将治理水土流失同发展农、林、牧、副业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是由过去的边治理边破坏,逐步转向防治并重、治管结合。由于落实了农业生产责任制,许多贫困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加上健全了法制,毁林开荒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已显著减少,有些地方已开始着手退耕还林还牧。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封山育林面积已达三亿多亩。
二
我国水土流失是严重的。解放初期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 分布在近一千个县的范围内。现已初步治理四十二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流失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后治理任务仍然很重。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有的地方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长期治理的思想,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是有的地方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没有采取切实措施,缺少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精神。对组织领导、财力、物力等实际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三是有些基层单位和部门,没有按照《
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的规定,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在工作中有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四是管理不严。少数粮食较紧、燃料短缺的贫困山区,乱开荒的现象仍未制止,特别是一些地方在采矿、筑路、修水库以及挖药材、烧砖瓦、开石等活动中,不注意保护山林植被,带来了新的水土流失。
三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各地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通过典型实例,运用各种宣传方式,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区致富的长远大计,是关系祖国四化建设的重要事情。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作,重视技术人员培训,作好防治水土流失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 要根据当地情况尽快制定贯彻 《
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的实施细则,制定乡规民约,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