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积极发展副产品加工业
我国农副产品工业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需要进一步开发。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为我们发展这项工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劳力和原材料,潜力很大。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既可满足群众生活提高的需要,改变我国食品结构,又可以开拓农副产品用途,有利于解决群众卖难买难问题,应大力去办。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实行多家经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原料、资源、产品方向、销售市场、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全民、集体、个体一齐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倡多层次加工和多种形式的联营。国家侧重于精加工,搞高档的;集体、个体侧重于粗加工,搞大众化的、中低档的。各地都要发挥自己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名特产品,品种“百花齐放”,以适应各种消费者的需要。
为了扶持农村加工业的发展,国家要在经济政策上给予扶持。所需物资、辅料、包装材料等,主要靠市场调节解决,必要时国家要给予支持。所需资金,除经营者自筹外,可向银行贷款,在贷款指标和利率上给予优惠。对新办的饲料工业,免征所得税三年;对某些新办的食品工业,免征所得税一年。免税期满后,纳税仍有困难的企业,可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给予定期减税照顾。
七、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商业经营设施
农村商品生产和流通不断发展,横向经济联系逐步扩大,交通运输,商业设施不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从现在起,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发展农村交通运输业,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各地要在规划商品生产的同时,规划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建设,这是搞好农村商品流通的一项必要措施。
要合理组织现有的社会运输工具,以市、县为单位组织联营,改变目前“有车无货”和“有货无车”的不合理现象。国营交通运输企业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承担农村商品运输任务。同时,要积极发展集体和个体运输业,有关部门在购置交通工具和燃料等方面给予支持。在边远山区,要运用各种民间运输力量,发展“马帮”等民间运输。
承担国家商品储备任务需要兴建的大中型基建项目,应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同时,要鼓励农民集资兴办加工、储藏等设施。国家计划安排的粮食、棉花、水果仓库建设项目,各地要抓紧施工,尽快建成使用。在“七五”计划期间,要争取多安排一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使目前的紧缺状况得以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