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改进加强中学历史和地理课教学的通知
(1983年8月1日)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特别是广大教师的努力,中学历史和地理课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总的说来,这两门课仍没有被普遍重视,摆到应有的地位。
一些学校任意砍掉历史和地理课;或削减课时,压缩教学内容,或不进行考试、考查。师资质量较差且不稳定,不少学校让很多学过历史、地理专业的教师改教其它课,而安排没有专业知识和教不了别的课的教师教这两门课。有的学校历史、地理课教师年年换新人。不少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机构无专人分管这两门课的教学和师资的培训提高。其结果,中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贫乏,不仅造成智力上的片面发展,还严重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今后革命人生观、共产主义信念的树立。造成上述问题的因素,有客观上的,如师资不足,毕业和考试制度不够完善等;也有主观上的,主要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和轻视文科观念的影响。为此,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改进和加强这两门课的教学。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开设历史、地理课的重要性中学历史课和地理课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必需的基础课程。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他们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运用这些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历史现象。通过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中国、世界各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本理论和问题,逐步培养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运用这些观点正确认识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能力。这些知识、观点和能力,都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具备的。
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我国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力的各族人民,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些都是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最好的生动的教材。目前的中学生绝大部分出生在十年动乱的年代,不仅不了解旧中国,也不了解新中国取得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正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不同方式,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历史课和地理课是所有中学生都要学习的两门重要的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