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到底怎么样?检验的标准要看是不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学校本身的建设。我们以往有很多事情,吃亏就在于没有认真研究就拍板,一拍就拍错了;更改变又要经过好多年时间。现在看来,不开展研究是不行的。
这里涉及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大家畅所欲言地讨论,科学上自由地探讨,提出问题也好,能出主意更好,经过系统地分析、比较,调查研究就更好了。在研究讨论中,有的意见可能一致,有的意见可能不一致,不一致也没有关系,提出来总可以防止一些片面性。下面着重谈两个问题:
一、研究生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现在,大学要搞多层次,不可能每个学校都培养研究生,要有重点。但是,重点大学、重点学科能不能在九十年代站得住脚,这与他们对研究生的培养是否重视,有很大关系。学校的校院长如果没有这点远见,这个学校就要掉下去,丧失重点的资格。重点不是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工作。我们希望在九十年代有一批学科,在一批重点学校中,能够培养出相当一批在国际上站得住的博士,或是高级专门人才。一个重点学校,如果不恰当地重视科研,不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培养不出合格的研究生,就形成不了重点学科。而没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作为一个重点大学的支柱,这个重点大学在学术上是站不住的。但是,重点大学并不是每个学科、专业都是重点,而非重点大学也可以有水平很高的重点学科、专业。
但是,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两者的关系究竟应怎样?大学的基础在普教,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在本科。所以,大学本科当然还是要重视的,本科搞得不好,研究生的培养就会有困难。要培养尖子,但又不能只重视尖子。国外有些名大学不重视本科,这种作法不一定好。对我们国家来说,研究生教育还是个新生事物,既然新,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问题,遇到一些矛盾,这是不足为怪的。学校原来主要是为本科服务的,现在又冒出研究生这么一种人来,研究生又还有很多的特点。我们的许多同志,原来的工作对象是本科生,现在虽有了研究生,但他们考虑问题往往想不到研究生。现在有一种现象,只要挂上“研”字的,统统找研究生处管,不光是业务上的事,反正是吃、喝、拉、撒、睡,一直到分配都要管,这就不好了。学校的有关部门,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等,都应考虑研究生的特点和需要。要研究怎样才能使研究生工作和本科生工作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矛盾。我们自己的经验与国外不尽相同,我们要创造这样的经验,要把研究生和本科生两方面的工作结合好。比如研究生可以帮助做点大学生的工作,包括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但是,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研究一下,结合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