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

  四、时间和组织安排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初中每学年二周,每天按4课时安排,三年共计144课时;高中每学年四周,每天按6课时安排,三年制的共计432课时,二年制的共计288课时。劳动技术教育时间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使用。
  劳动技术教育课应以劳动实践为主,也应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讲授生产、劳动技术原理。讲授时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学生参加劳动时要做好组织工作,要有指导教师带领,注意劳逸结合和师生健康、安全。到校外劳动时,应妥善安排学生的食宿和医疗。

  五、成绩考核要建立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考勤、考核制度。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应严格要求,经常检查劳动态度和效果。每学期或每阶段劳动结束时,要认真进行总结,注意表彰先进。每个学生都要写劳动小结,学校应建立劳动档案。学年末要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评定成绩。成绩可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计入学生成绩册。劳动态度和表现应作为学生操行评语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态度和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评选为三好学生。

  六、培训提高师资搞好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关键之一,是建立一支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一定生产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师范院校有关系科应加强生产技术教育。目前学校所需师资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①从现有教师中,选派一部分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专长的充任或兼任;②从教师和校办工厂、农场(实验园地)的人员中,选拔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文化水平的,进行短期培训;③从当地工厂、农尝机关、科研部门聘请技术人员或具有某方面专长的担任兼职教师。在确定教师编制时,应考虑劳动技术教育课所需师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技术教育课师资的培训提高应作出规划。

  七、大纲和教材由于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的项目繁多,而且需要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目前大纲和教材应由各地解决。各地可以组织力量编写,也可以选用中专或技工学校教材的部分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拟制订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大纲。

  八、劳动场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劳动技术教育的场地和设备。学校要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努力办好校办工厂(车间、劳动教室)、农场(实验园地),作为学生劳动的基地。高等院校应将更新下来的机器设备无偿或廉价支援中学。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同工厂、农场、生产队挂钩或让学生回生产队参加劳动。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还可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中学比较集中的地区,试办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教学联合工厂和植物园地。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