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
(1984年8月10日)
一九八一年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提出了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要求。为了把这门课认真开好,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目的、意义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为毕业后升学和就业打下一些基础因此,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中学双重任务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缩小以至将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的意义。过去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特别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学生参加劳动过多,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不对的;现在学生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对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提高认识,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不断克服和抵制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采取积极措施,从现在起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对中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重点中学应在这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教育,选择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对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有益的集体劳动,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二)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在条件许可时,优先选择与教学联系密切的劳动项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考虑中学教育的性质、任务,选择适应面较广、符合四化建设和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劳动技术项目。
(四)要适应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害、无危险的劳动项目。劳动量要适当。
(五)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