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推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一是建立主动公开长效机制。实践中,我们认真推进两个“三位一体”制度建设,即在制定法规过程中,实行上网征求意见、有最短期限、有权威性反馈“三位一体”;在发布所有银行业监管规章、非涉密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政策时,均需同时配发新闻稿和答记者问“三位一体”。同时,注重整合会机关公文起草与发布流程,印发《关于增加政务公开要素规范工作流程的通知》,要求机关各部门在起草文件时就确定是否主动公开、是否配发新闻稿和答记者问。2008年,在银监会官方网站累计发布各类新闻信息800余条。二是认真做好已有规章、内部文件的主动公开清理工作。通过对已有银行业监管法律、行政法规、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完成了银监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汇总、审查、编制和对外披露任务。在银监会官方网站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使得公众在银监会网站上就可以完成对200多项银行业监管法规文件的查询、浏览和打印。
二、进一步丰富银监会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一)与时俱进拓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对象范围
一是持续加大对被监管者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提高监管透明度和公信力。我会始终将监管行政职权的行使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公开了包括金融监管政策法规,金融监管行政审批、颁证、行政收费,金融监管现场检查程序、检查范围、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纪律,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种类、标准,领导职责分工和内设机构岗位职责等在内的监管信息,推进行政权力的阳光运行。二是进一步拓宽面向金融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加强监管工作的双向互动。公开了经银监会批准的金融机构名录、农村金融机构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统计信息、银监会监管要闻、派出机构动态等与公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政府信息;就银行业监管政策法规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发布多项金融风险提示,努力保护广大存款人利益。
(二)注意借助多元化的平台做好政府信息公开
一是抓好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将银监会内、外网站建设成为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我会完成了门户网站的全面改版,重点建设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众教育平台、市场互动平台、在线服务平台、在线查询平台,并增设派出机构子站。通过这些举措,公众可以借助银监会门户网站,方便地查询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绝大多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了解银监会的监管工作。二是通过政务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务信息发布协调机制,不断提升银监会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效应。2008年,我会先后8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百余名记者到一线进行了20余次专题调研采访,开展了5次“在线访谈”,受理媒体咨询和采访百余次,受理率达75%以上,基本做到采访“零”拒绝。多次邀请记者参加银监会重大会议,有效满足了媒体和社会公众了解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需求,极大拓宽了银监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影响面,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办好公共教育服务和市场互动平台,加强与机构和社会的沟通。现在,来访者可以现场与银监会各部门轮值咨询员和商业银行代表进行面对面咨询交流、观看录像、查阅资料,以多种方式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及业务。2008年,我会累计举办6场面向消费者的金融知识讲座,接待咨询群众近2000人次。与此同时,积极利用市场互动平台,开展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的动态沟通和专题研讨,并将结果对社会公众公开,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业的认知和理解。此外,还不断更新和完善《银监会年报》、《银监会公报》等多种政府信息公开载体,提升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