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世纪奋斗目标
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总任务是:普遍增强人民体质,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积极建设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服务。
本世纪末要普及城乡体育运动,运动技术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几个主要指标:
(一)全国半数左右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青年一代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有明显提高。
(二)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大多数项目达到和接近世界水平。
(三)建成可以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场地,凡承担全运会任务和有条件的省会所在城市建设一套能举办综合性全国运动会的比赛场地,县基本上达到:“两场一房一池”(即田径场、带看台的灯光球场、训练房、游泳池或人工冰场)。
(四)彻底改善体育队伍的结构,干部实现“四化”。绝大多数人达到专业文化程度,县体委主任以上干部和专职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达到体育学院本科或专科毕业。
健全体育科研机构,出现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在重要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三、六五计划后三年主要工作
(一)大力发展城市体育,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厂矿、企业和农村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推动城乡体育进一步社会化,进入家庭,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同时要切实抓好业余训练这个中间环节,健全三级训练体制,为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不断培养后备力量,并为群众体育活动培养大批骨干,提高社会的体育水平。
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是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一定要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认真执行教育部、国家体委联合制定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面向全体学生,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以普及为主,大力增强学生体质,抓好体育师资的培养工作,提高现有师资的水平,进一步改造体育教学,推行体育锻炼标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同时,在保证青少年儿童运动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地进行系统的业余训练,为攀登体育高峰作贡献。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竞赛活动,以推动学校体育活动深入持久发展,也有利于从小发现、选拨运动人才。继续执行一九七九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下达的《
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并根据情况在制订年度计划时作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