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农村需要的小型农机具剧增 。 一九八二年小型农机具的产值比上年增长28%。小型户养鸡成套设备年初计划三百套,实际完成五千套,超计划十五倍以上。据预测分析,小型农机具的需要量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将有较大的增长。
(四) 为农业增产增收推广新的技术措施,要求机电产品向新的领域进军,对使用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农业栽培上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一般可提高产量30%左右。农民迫切需要地膜覆盖机。再如,老式粮食烘干机,机型大,耗能多,不能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差。现在急需发展既能烘粮,又能烘棉、烟、药材等经济作物的低温烘干设备。经烘过的棉花、烟草可提高一个品级,每百斤增收三、四元,红薯能减少损失20%至30%。此外,发展畜牧业,建设草场、放牧方面推广的电栏、网围栏等新技术,都要求提供经济适用的技术装备。
(五) 为解决农村所需能源,要求机电产品向多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发展。
(六)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提供大量物美价廉、坚固耐用的曰用机电产品。
机械工业必须从思想到行动,跟上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积极主动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 机械工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
机械工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这就是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的:“农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坚持这一指导方针, 思想上必须来一个转变。 要把八亿农民当作农机化的主人,摆正机械工业为农业服务的位置,克服“官工”、“官商”作风,切实把立足点转到全心全意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上来。
坚持这一指导方针,在工作上要有个大的转变。由过去主要为社队、农场服务,转变为既为社队、农场服务,又为千家万户服务;由过去主要为种植业服务,转变为既为种植业服务,又为多种经营服务。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深入农村,调查农民的需要,不仅要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机电产品,还要熟悉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各方面的特点,相应地研究设计和生产供应新产品。
坚持这一指导方针, 必须努力上质量、 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当前农村需要的机电产品,在这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集中力量抓上去,在老的技术基础上是不能真正为农业服好务的。因此,机械工业必须把“三上一提高”作为战略任务,全力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坚持这一指导方针,是机械工业各个行业的共同任务。不仅农机行业,而且汽车、电工、仪表、机床、轴承等各个行业,都要制订各自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划和相应的措施,满腔热情地为农业服务。
三、 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