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财政税收制度,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为了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继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之后,从1984年10月起,又全面实行了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即:对大中型国营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调节税,对小型国营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征税以后剩余的利润,全部留归企业支配使用。这一改革,既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给了企业以更大的活力和压力,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责任,开展竞争,提高经济效益。据初步统计,1984年国营企业纳税之后,留归自己支配的利润已达到313亿元,比上年增加34亿元。在实行利改税的同时,这一年国务院还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十条规定,在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适当提高一批重点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放宽对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费用摊入成本的范围;对国家需要特殊鼓励的某些技术改造项目,其贷款由财政上贴息;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搞活经济,发展商品生产,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四)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从财政上积极支持办好经济特区和开放若干沿海城市。去年5月,国家决定,进一步办好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为了实施这一重大经济决策,国家一方面从财力上支持这些地方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生产建设事业;一方面又制定了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对在这些地方兴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在税收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待遇。同时,为了加强中外经济贸易交流,经过谈判,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目前还同十几个国家正在进行谈判,有的已经草签或即将草签这类协定。
1984年国家财政经济情况很好,但是在前进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赵紫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已经讲了。从财政方面来说,主要问题是去年财政赤字有所扩大。国家预算原列赤字30亿元,现在预计有50亿元左右。去年财政收入情况很好,增收较多,赤字扩大的原因,除执行中追加了一些能源、交通投资和抗灾经费以外,还由于我们对支出控制不严,管理监督工作没有相应跟上,再加上某些新的不正之风的影响,有些开支增加得多了。这个事实说明,在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掉以轻心。过去几年,由于收入上不去不得不控制支出,过紧日子,但在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之后,如果不谨慎从事,注意控制支出,同样会扩大赤字。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记取教训,今后坚决加以防止的。
二、1985年国家预算草案
1985年,是执行“六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开始全面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年。为了巩固和发展当前的大好形势,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1985年国家预算安排的主要原则是: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努力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保证重点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继续支持文教科学事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加强综合平衡和财政管理,严格控制财政开支,继续确保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