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决议

  ⒊轻纺工业持续增长。重工业生产自1982年迅速回升以来,1983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同期轻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则偏低。当时担心,重工业增长过快,会挤了轻工业,影响市场供应。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轻工业生产迅速赶了上来。结果1983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重工业增长12.4%,轻工业增长8.7%。大多数轻纺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有较多增长,特别是自行车、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幅度较大。有些产品的质量有所提高,品种花色增多。全国轻工、纺织两个部门1983年试制成功的新品种有5,000多种,新花色5万多种。
  ⒋交通运输部门基本上保证了燃料、原材料等重要物资和旅客的运输。铁道、交通、民航和邮电部门,在能力和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主要依靠现有运输和通信设施,加强调度指挥,改善经营管理,努力挖掘潜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了1983的计划。其中,铁路货运量完成11.6亿吨,比上年增长4.4%;交通部直属船舶货运量完成1.58亿吨,增长3.9%;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增长9.1%。
  ⒌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取得成效,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有所加强。为了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前进,党中央、国务院确定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总规模,适当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并责成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首长负责实现。执行结果,已经取得成效。1983年基建投资原计划为507亿元,在执行过程中,随着材料、设备的生产比计划增多,根据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陆续追加一部分投资,主要是预算内安排的能源交通建设投资,地方、部门增建职工住宅等的自筹投资,以及引进项目国外设备到货增加的安装工作量,调整计划为580亿元。根据统计,全年完成594亿元,比上年增加39亿元。扣除不列入计划考核的部分,实际完成数已控制在国家调整计划之内。
  1983年国家预算内直接安排的国内投资完成258亿元,比上年增加66亿元,主要用于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由于投资的增加和全国的支援,煤矿、石油、电站、铁路、港口等的建设规模有所扩大,建设进度有所加快。
  由于各地方、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基本建设工作,下决心停建计划外项目,压缩基建投资,1983年地方、部门和企业的自筹投资和利用银行贷款安排的建设各比上年减少近20亿元。
  1983年更新改造投资和其他措施投资完成358亿元,比上年增加68亿元。
  ⒍市场繁荣,各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在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商品供应比较充裕。198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吃、穿、用的商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零售额都有所增加。随着棉布和涤棉布生产的增长,从去年12月起棉布免收布票,敞开供应。
  ⒎对外贸易有新的进展。198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60亿元,扣除价格和汇率变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9.4%。在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在进口总额中,由于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大量进口农产品的情况开始有所改变;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钢材、木材和化肥等原材料的进口量有了较大的增加。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