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坚持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不论是搞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必须坚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并注意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我们要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原则办事,做到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二者兼顾,不能只顾一头。过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发生过偏重于建设而忽视生活的情况。近几年来,国家调整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这是完全必要的。今后一定要继续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在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国家还将继续有步骤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决不能依靠减少国家建设资金去改善人民生活。否则,势必挤掉国家必要的建设资金,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另一方面,现在财政经济情况开始好转,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建设投资是完全必要的,但也要切实注意量力而行,加强综合平衡,保证重点的需要。要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而又见效较快的项目上,不要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避免以小挤大,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这个问题不仅在财政经济困难的时候要注意,在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在198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中,有关基本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都已作了必要的安排。我们应当严格按计划和预算办事,不要离开计划和预算去办那些力所不及的事情。
第四,要积极地稳妥地推进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强财政立法工作。随着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必须加快步伐,使二者相互适应。目前财政经济工作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也需要相应地作用规定。例如,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办法,已试行了几年,总的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整顿和完善,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制。税收方面,为了解决现行税制同经济发展某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并注意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杠杆作用,我们准备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对国营企业逐步实行征收所得税的制度,把目前企业利润的大部分改为用所得税的形式上交,这将是一项重大改革。对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劳动者个体经济的征税问题,有的需要修订原来的税法,有的需要制定新的税法。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开路,支持产品升级换代与提高质量,财政部门不仅要把新产品试制费的经费来源问题适当地解决好,而且还要迅速制定有利于鼓励技术进步的财政税收政策和有关的制度。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的财政立法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把财政、税收、财务、会计的基本法规建立和健全起来。
第五,要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这几年,加强了遵守法纪的教育,使过去那种财政管理不严、财政纪律松驰的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国务院曾在去冬今春对国营企业组织了一次财务大检查,发现不少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财务混乱、帐目不实、乱摊成本、乱拉资金、截留和挪用国家收入等问题,情况相当严重。截止今年7月底的统计,共查出最近两年发生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金额达45亿元,其中能够追回的财政收入为21亿元,大部分已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入库。在今年开展的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中,又发现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不顾国家政策法令和财经制度,造假帐、报假成本、编假决算,转移国家的资金,私设“小钱柜”,非法倒买倒卖外汇,个别的甚至化为公私,用国家的资金进行挥霍浪费,达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这些情况同社会主义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决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一些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财政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弛,不仅分散和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金,而且给了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走私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今后一定要把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到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的高度来认识。这件事需要各级领导带头抓,督促各方认真办,决不能把它看成只是财政经济部门的事情。为了严肃国家法纪,今后对于侵占、挪用、截留国家收入,违反国家规定乱摊成本、多提利润留成、乱拉乱用资金,或者自行决定减税免税,偷漏拖欠国家税款,任意滥发贷款,或者化大公为小公,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全民为集体的,一定要坚决加以纠正,并如数追回全部款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必要的处分。对于使用国家资金和财政拨款举办的各种建设事业,经济效果达不到计划规定的要求,或者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不能只是要钱,不抓使用效果。整顿财经纪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负有重要的责任。领导人员应当模范地执行国家法令,并教育干部遵守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不许知法犯法,有法不依,不许违法不究,姑息纵容。
各位代表: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很好,全国人民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尽管我们在前进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鼓足干劲抓工作,为实现1983年的国家预算,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
附件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要点)
国务院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第六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和当前的经济情况,拟订了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