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报告的决议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赵紫阳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提出的《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决议如下:
一、批准赵紫阳总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会议认为,报告贯穿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报告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估量是符合实际的,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既看到了有利条件,又注意到了困难方面。报告提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走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并据此提出了今后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这些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可行的,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二、会议认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国务院在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生产,力求财政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等方面,做了巨大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大会对国务院的工作表示满意。但是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还不巩固,物价在争取基本稳定的过程中仍有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大会责成国务院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注意在发展生产和大力节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财政、信贷和物价管理,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保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会议原则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责成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并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三、会议认为,国务院决定在国务院各部门进行机构改革,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克服官僚主义,卓有成效地领导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并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改革作出表率,这是完全正确的。会议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行审议和决定。
四、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继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努力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为实现全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统一祖国的共同愿望;为开创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英勇奋斗!
附件: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1981年)
──1981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
从去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政府对于内政、外交各方面的工作,先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过6次报告。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经济工作。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和各位代表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就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向大会作以下报告,请予审议。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经济工作是在巩固已有的成绩、克服面临的困难中前进的,是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前进的。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以后,国务院对当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979年以来,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各种支出大大增加,尽管步子走得快了一点,但总的说是做得对的。在这同时,国家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减得很不够,行政费用还继续增加,这就使各项开支的总和超过了财政收入。1979、1980两年,连续出现很大的财政赤字,货币投放量过多,物价上涨。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1981年还会有一百几十亿元的赤字,那么,几年来人民生活所得到的改善必将丧失,比例失调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国家经济生活将发生严重混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难以巩固和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国务院在去年10月、11月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和全国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了讨论。随后,中共中央于12月召开工作会议,在对全国形势作了符合实际的估量的基础上,作出了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决策。
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今年2月,国务院向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提出关于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报告,对原定的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概算进行必要的修订,以便在今年争取实现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并把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下来。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了这个修订方案。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坚决执行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前11个月的实绩,现在可以有把握地向大会报告: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预计可以胜利完成,稳定经济的目标能够基本实现。今年进行这么大幅度的调整,又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总值不仅没有下降,而且将比上年增长3%以上,整个经济形势比预想的好。我国国民经济已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经济的稳定,首先表现在实现了财政和信贷的基本平衡。从去冬以来,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同心协力,加强集中统一,严格对财政金融和物价的管理,坚决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和各项行政费用,增收节支,开辟财源,使今年的财政收支计划得以实现。财政赤字从1979年的170亿元、1980年的127亿元,预计降低到今年的27亿元。在很短的时间内,财政收支从有很大赤字达到基本平衡,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对政府的高度信赖,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却比较顺利地做到了。这证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我在这里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
在取得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的上涨幅度今年比去年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是稳定的。但有些商品价格确有上涨,有些地方蔬菜价格上涨得比较多。我们一定要努力增加生产,改善供应,加强物价和市场管理,严格物价纪律,坚决地、认真地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
农业的全面增产,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尽管今年不少地区遭受到严重水旱灾害,全国农业形势依然很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可以接近1979年的水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棉花继去年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之后,又有新的突破。油料在连续三年大增产的基础上,又增长17%左右。糖料产量将比去年增长10%以上。林业、畜牧业、渔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社队企业继续有所发展,社员家庭副业的发展更快。全国农村生机勃勃,广大社员喜气洋洋,农业发展方兴未艾,一切关心8亿农民命运的人们,对此都感到极大的振奋。如果不是努力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这一切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我国许多地方遭到的水旱灾害,是历史上少有的。经过当地党政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战斗,全国各地的积极支援,战胜了灾害带来的种种困难,迅速恢复了生产,群众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社会秩序稳定。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都发生特大洪峰,出现严重险情,经过沿岸广大军民的英勇奋斗,终于使洪水驯服入海。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工程和刘家峡水电站都胜利地经受住了考验。成昆铁路、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遭到洪水和泥石流袭击,破坏严重,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修复。国内外对灾情深切关怀的人们,对此无不表示欣慰和敬佩。在这里,我谨代表国务院,向受灾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向参加抢险救灾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铁路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轻工业生产,由于采取了着重发展日用消费品生产的方针和一系列具体措施,有了大幅度增长。今年轻纺工业的总产值预计比去年增长12%。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等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有的增长了百分之几十,有的成倍增长。棉纱、棉布、化学纤维、食糖、纸张、卷烟等主要产品,都可以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轻纺工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质量继续有所提高,高中档产品显著增加,日用百货日益丰富多采。大家都可以看到,我国的市场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日用消费品生产连续几年的大幅度增长,对于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繁荣市场,活跃经济,保持整个工业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增加财政收入,都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