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国民经济是一个积极的方针。执行这个方针,在某些方面要退,而且要退够。这主要是指:基本建设投资要减少,各项开支要紧缩,超过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可能的加工工业要压缩控制,过高的生产指标要降下来。在这些方面的暂时的局部的退,是为了国民经济全局的长期的稳定的进。在其他方面,该进的还是要进。这主要是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部门有关人民生活日用品的生产要努力发展;重工业部门要在更好地为农业、轻工业服务方面,在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规格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电力、交通的建设,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和服务事业,还要尽可能地发展,当然一定要量力而行,反对一切浪费。利用调整的有利时机,还要有计划地对大批职工进行正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这是一种能够收到很大效果的智力投资。利用调整的有利时机,还要努力做好地质勘探、规划设计、方案论证、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研究等建设前期工作,为以后的建设作好准备。只要我们在该退的地方坚决退够,在该进的地方坚决前进,全面地贯彻执行调整方针,从长远来看,就不但不会耽误时间,而且会真正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我们调整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提高城乡人民的消费水平。过去两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现在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的调整,基本上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物价,增加农业和轻工业的生产,增加消费品的供应,目的正是为了保障城乡人民这两年在经济上得到的好处不致被抵销,并且为今后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创造物质条件。我们相信,经过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以及各个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将逐步趋于协调,将更加适应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当然,由于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只能量力而行,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只能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解决,离开生产的发展去谈改善生活是不可能的。国务院要求全国各级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所有负责工作人员,认真关心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凡是有条件解决的,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暂时确实无法解决的,一定要耐心恳切地把情况向群众说清楚,同大家一起在现有条件下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努力把生产搞上去。这是保证经济进一步调整和政治进一步安定的必要条件之一,决不允许对这个重大问题采取官僚主义态度。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当然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就是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工业基础、技术力量和国内市场。这个基本方针是不可动摇的。我们决不能脱离自己的基本国情,幻想去抄袭某些有特殊有利条件的国家和地区依靠国际贸易而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发展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决不闭关自守。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经济技术交流,这同样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调整期间,进口设备的规模要适当缩小,某些同国外合作的项目要相应作些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方针的改变。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条件下,今后还要借些外债,努力把借到手的资金十分谨慎地使用;还要结合现有企业的改造,引进一些有利的适用的技术。随着经济调整的进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同外国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领域会越来越广阔。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