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1956年国家决算和1957年国家预算和关于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

  1957年上述国家预算的各类支出数字,是按照各种支出的门类,也就是按照预算所列的支出科目划分的。各类支出数字中,包括用于基本建设的支出、事业费支出和其他方面的支出在内。如果单就基本建设投资来看,1957年各类基本建设投资额(包括经济、文教、国防、行政方面的基本建设在内)共为111亿元,为1956年基本建设投资额的79.37%。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历年基本建设投资的数字是:1953年65.06亿元,1954年74.98亿元,1955年86.32亿元,1956年139.86亿元,1957年预计111亿元。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虽然比1956年减少了,但如果把1957年和1956年两年投资增长的速度平均计算,每年增长27.7%,速度还是不小的。
  1957年经济建设支出和基本建设投资,在资金分配当中削减了可以不办或者可以缓办的部分,保证了必须保证的项目和开支;在照顾必要的服务性和辅助性建设投资的条件下,削减了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增加了生产性建设的投资;只要执行当中能够努力进一步改善设计和施工,那么,较少的投资,可以发挥较大的效能。国家建设的规模仍然是巨大的,前进的速度仍然是相当快的。1957年基本建设计划执行的结果,五年基本建设投资额将达477.22亿元,比五年计划所规定的427.44亿元超过49.78亿元,超过11.6%。
  上述国家预算的各类支出数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在内。按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来划分,1957年中央预算支出207.32315亿元,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70.78%,比上年决算数减少4.56%;地方预算支出85.60619亿元,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29.22%,比上年决算数减少3.28%。1957年地方预算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为28.43025亿元。占地方预算支出总数的32.71%,为上年的86.43%;社会文教支出为33.96231亿元,占总数的39.07%,为上年的106.13%;行政管理支出为20.078544亿元,占总数的23.91%,为上年的92.42%;其他支出为1.24161亿元,占总数的1.43%,为上年的110.66%;地方预备费为1.18658亿元,占总数的1.37%。1957年地方预算支出虽然比上年略有减少,但是,中央预算支出减少的比例还要大一些。从五年的情况来看,五年来在国家预算支出总数中,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所占的比例发生了相当的变化。中央预算支出占国家预算支出的比例,已经由1953年的75.84%,下降为1957年的70.78%;地方预算支出占国家预算支出的比例,已经由1953年的24.16%,提高到1957年的29.22%。这种比例的变化表明,近年来地方建设事业有了较多的发展。同时也表明,原来由中央各部门管理的事业,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划交地方管理了。今后还将有步骤地继续下放一些企业和事业,这是有利于发挥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的。
  1957年地方预算支出中,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预算支出共为9.37697亿元,占地方预算支出总数的10.95%。过去几年来,对少数民族地区有照顾不够的地方,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支出在国家预算和地方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有所增长的,并且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
  以上1957年国家预算收支的安排,已经在可能范围内照顾了各部门、各地区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将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并且要在进行建设的同时,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的国家还穷,能够积累的资金是有限度的。有些同志希望自己的部门和地区多分配一些,使事业能够发展得更快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从一个部门和地区来看,也可能有道理。问题是国家必须兼顾资金积累和人民消费,钱只有这么多,只能权衡轻重缓急,适当加以安排。1957年国家预算收支,从全面来看,可以说是恰当的,也是大体合理的。
  1957年国家的预算,收入和支出是平衡的,并且注意了预算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的平衡,注意了年度之间的安排,只要在执行当中加强努力,做好工作,不但可以完成,而且有可能做到收多于支。1957年预算收入,虽然有上年农业灾歉的影响和其他不利因素,仍然比1956年稍有增长;1957年预算支出,虽然比1956年有若干减少,仍然保证了国家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认为1957年的国家预算是可靠的,也是积极的。
  1957年已经过去几个月了,这里简要地报告一下1月到5月国家预算收支的情况。1月到5月,国家预算收入共为127.3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草案数的43.48%,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09.14%;国家预算支出共为107.85亿元,为年度预算草案数的36.82%,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7.66%。5个月收支相抵,收大于支19.52亿元,而1956年同期收大于支6.26亿元。在收入方面,除了某些工业部门利润上激的情况较差以外,一般完成情况是比较好的。在支出方面,基本建设共拨款47.21亿元,按照原定的计划给予了充分的保证;行政费及其他可以节减的开支,则有了显著的降低。由于收支相抵暂时有了一笔为数不小的余数,已经减少了一部分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部分库存物资,对物资的供应和市场情况,开始发生了有利的影响。所有这些情况说明,几个月来国家预算的收支情况基本上是良好的。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农业收成还不能确定,还有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同时,尽管由于机关、团体的公用开支大大减少,有关物资的供求情况有了显著的缓和,但是,人民所需要的若干种日用品的供求情况仍然比较紧张。因此,必须继续兢兢业业,加强工作,不能放松努力。
  三  1957年工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家财政是国家各方面经济活动和各方面工作的集中反映。为了保证国家预算的完满实现,不仅要进一步改进财政管理工作,而且要依靠有关经济工作的加强。现在,我就执行1957年国家预算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必须普遍深入地全面地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分别作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也作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开展这一运动的关键,在于使全体经济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和全国人民深刻地认真增产节约、勤俭建国的重大意义。增产节约、勤俭建国是扩大社会主义积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方法。我们要把落后的农业国尽可能快地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要在进行建设的同时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就需要有大量的建设资金,需要合理有效地使用财力物力,这只有依靠全国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精打细算,才能逐步得到解决。1957年由于我们要克服各种建设事业在前进当中若干暂时的困难,要进一步缓和部分物资的供应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从各个方面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就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并且,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示,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还有利于改进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使他们更加接近群众,同群众共甘苦,以便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增产节约不应当看作是临时性的措施,而应当看作是国家建设上长期的根本的方针;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合作社,勤俭办一切事情,应当是每一个经济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和全体人民牢牢记住的格言,一时一刻也不应忘记。
  我国人民历来是勤劳朴素的。我们的革命队伍,从来就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开国以来,我们在各项建设事业中继承了这种传统,基本上是以勤俭的精神来建国的。今天的政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能够领导人民勤俭建国的政府。过去几次开展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运动,都曾经取得重大的成就。但是,应当看到,在建设事业和各方面的工作中,浪费现象还是不少的,还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