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1979年国家决算、1980年国家预算和1981年国家概算的决议

  (三)关于税收制度的改革。1980年,要通过立法,开征中外合资企业的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搞好涉外征税工作。在机械、农机等行业中试行增值税,解决某些工业产品的重复征税问题。还要修订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所得税法,以平衡和适当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从1981年起,对国营企业扩大进行由上交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的试点,并相应开征收入调节税和资源税。
  以上这些改革,特别是税收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收入分配和经济的各个方面,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需要经过试验,需要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配合和协调。我们要本着积极而又稳妥的精神,抓紧这些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狠抓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高经济效果,为实现今明两年的财政任务而奋斗
  目前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经过一年多来的紧张工作,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正在得到深入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工作正在顺利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财政经济工作中还存在若干薄弱环节,各方面损失浪费的现象还不少,增产节约的潜力很大。为了实现今明两年的财政任务,必须组织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抓紧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提高经济效果,使国民经济有一个稳定的协调的发展。
  生产是财政的基础。大力促进生产,实现增产增收,是完成今明两年财政任务的重要保证。目前在不少企业中,消耗高、浪费大、亏损多、盈利水平低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国营工业企业每百元销售额所提供的税收和利润,1979年是25元,比1965年的30元降低了16%。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的亏损额还有14亿元,应当迅速加以消除。今后不论办工业还是办农业,办得好与坏,都要以经济效果的有无和大小作为衡量的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把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最能发挥效益的方面。每个企业都要充分挖掘本企业的潜力,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广开生产门路,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增产增收任务。要在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面,进一步坚持优先供应的政策,保证轻纺工业增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供应市场,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要积极采取措施,把能源消耗降下来,实现国家规定的节约能源的指标。要积极发展外贸、旅游和各项服务事业,认真做好侨汇方面的工作。要发动广大群众,加强企业管理,加强经济核算,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为国家多作贡献。
  在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投资效果,对于加快生产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一般四、五年可以建成,现在平均十来年才能建成。投资回收的年限,有些行业“一五”时期平均为三、四年,现在平均在八年以上。有的建设项目建成以后,长期拖着不移交生产。还有的投产以后,年年发生亏损。如果一个大中型项目,要花10年才能建成,建成后国家的投资要8年以上才能回收,甚至有的还要国家来补贴它的亏损,那么,到本世纪末只有20年的时间,我们还能办多少事呢?我们搞四化需要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应当从基本建设战线长、浪费大、经济效果差这个铁面无情的历史事实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下决心把那些条件不具备或者国家不急需的项目坚决压下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刀刃上,用到经济效果最好的项目上去。现在很需要制定一个检验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和严肃基本建设纪律的法令,其中要规定所有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利用外资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都必须事先研究它的可行性,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对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无效投资,或者在建设中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要追究经济责任,给予纪律处分,直至法律制裁,而不能任其逍遥法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