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1979年国家决算、1980年国家预算和1981年国家概算的决议

  1979年国家决算总支出为1273.9亿元,扣除原来预算中没有列入的利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本建设拨款等70.9亿元,国内财政支出为12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7.4%。其中:国内基本建设拨款443.8亿元,完成预算的113.8%;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72亿元,完成预算的128.6%;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6.2%;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90.1亿元,完成预算的127.8%;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132.1亿元,完成预算的109.4%;国防战备费222.7亿元,完成预算的110.1%;行政管理费56.9亿元,完成预算的124.2%。
  1979年国家决算总收入和总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170.6亿元。为了弥补这个差额,我们动用了历年财政结余80.4亿元,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了90.2亿元。
  1979年国家预算收入短收,支出超过,主要是为了配合经济的调整,采取了若干减收增支的措施,而这些又是为今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打基础非办不可的,并且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令人高兴的成效,促进了全国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一)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免了一部分农村税收,使农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较快地加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去年夏收开始,国家提高了粮、棉、油、麻、甘蔗、甜菜、猪、牛、羊、鱼、蛋、蚕茧等18种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对粮、棉、油实行了超购加价。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补贴,当年达到78亿元,比预算超过13亿元。同时,国家对低产缺粮地区规定了农业税的起征点,起征点以下的免税,共减征农业税47亿斤。此外,对农村社队企业还适当提高了工商所得税的起征点,适当放宽了新办社队企业减税免税的年限,并且规定民族自治县(旗)和边境县的社队企业免征工商所得税5年。各项减税免税的数额,全年共达20亿元,比预算超过3亿元。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79年农民从集体分得的收入,每人平均达到83.4元,比上年增加9.4元。当然,地区之间是不平衡的。这是建国以来工农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分配方面的一次重大调整。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深远的作用。
  (二)积极安排劳动就业,增加部分职工的工资和实行奖励制度,职工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1979年,通过各种就业途径共安排了城镇待业人员和其他人员以及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共903万人,提高了40%职工的工资级别,调整了部分地区的工资类别,在国营企业中普遍实行了奖励制度,还对职工发给了副食品价格补贴。全国全民所有制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705元,比1978年增加了61元。这一年,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资金,总数达到75亿元,比预算超过25亿元。同时,国家还从基本建设投资中拨出专款,同地方和企业的机动财力合在一起,用于建设职工住宅。到去年年底,城镇和工矿区住宅建设竣工面积共达62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6%,是建国以来住宅建设最多的一年。应当说,1979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和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用于这方面的钱是不算少的,是尽了很大努力的。当然,目前还有一部分城镇待业人员需要继续安排;还有一部分没有奖金的科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人员收入增加不多,或者没有增加,有的实际生活水平还有所下降;城镇和工矿区的住宅还很紧张,这些问题尚有待今后继续解决。
  (三)扩大了地方和企业的财权,增加了他们的机动财力,有利于把国民经济搞活,促进增产增收,并逐步解决“骨头”和“肉”严重比例失调的状况。1979年,国家确定全国49个大中城市可以从工商利润中提取5%的城市建设资金,地方可以从县办工业企业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分成等,增加地方机动财力共20亿元。同时,在全国国营企业中普遍实行了提取企业基金的制度,并在4000多户工业企业和商业系统中试行了利润留成的办法,企业得到机动财力40亿元。以上两项,国家财政共拿出60多亿元,比预算超过20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