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提出的1983年国家决算,总收入1248.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1.4%,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内收入完成预算的102.8%,比上年增长11.7%);总支出1292.45亿元,完成预算的102.4%,比上年增长12.1%。收支相抵,财政赤字43.46亿元,比预算所列的赤字增加13.46亿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同意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对1983年国家决算和赤字有所扩大所作的分析,赞同各级政府为实现1983年国家预算所做的努力。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1983年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国家财政状况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些事实说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在农村中发展和健全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和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第一步改革等决策,是正确的,已经收到显著的成效,并将在今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过程中收到更大的成效。198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是良好的。当然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经济效益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其次,财政赤字扩大,货币投放偏多,部分市场物价特别是蔬菜和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而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经济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价格体系不合理,而短期内又不具备全面改革的条件,国家财政补贴负担很重,中央财政相当困难。这些问题,需要在生产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其他必要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国务院提出的1984年国家预算草案,总收入1338.5亿元,总支出1368.5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30亿元。同1983年国家决算比较,总收入增长7.2%(其中,国内财政收入增长6.3%),总支出增长5.9%。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1984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同计划规定的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是适应的。1984年财政支出的安排,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既加强了重点建设,又注意了兼顾一般,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当的。当然,1984年国家预算的安排也有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一,支农资金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比上年有所减少,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增长幅度比上年降低。这是应当注意、解决的两个问题。这几年农业连续获得丰收,生产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增加较多。农村社队自力更生解决生产资金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但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国家对农业的支援仍然必不可少。建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地方用一部分机动财力增加对农业的支援,以保证农业方面必不可少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的全面发展。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除了利用国外贷款,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增添先进的教学和实验设备以外,建议在执行过程中,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中央和地方要适当增加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经费,力争做到与财政支出同步增长;同时要广开办学门路,提倡多种形式办学,改革教育经费的使用方法,开辟集资办学的新的途径,以促进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更好地发展。第二,总预备费只占预算总支出的1%(其中中央预备费只有5亿元),比例偏小,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是不足以应付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某些意想不到的开支的。从长远考虑,为了把国家预算建立在更加稳固可靠的基础上,今后国家总预备费应逐步有较多的增加。第三,为了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议采取积极的措施,根据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一定的职务、职称,逐步增加知识分子的工资收入,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并且认真地关心中年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健康状况。建议在今年预算执行过程中和今后的预算安排中,认真对待和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