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当前,经济形势很好。1984年如果不发生特大的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就有可能超额完成计划,国家预算也就有可能超额完成。但是,国家财政还存在不少困难,一方面,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仍然比较低,财力有些分散,国家建设资金不足;另一方面,重点建设需要加强,各项事业需要发展,都要求供应更多的资金。因此,在财力的需要和可能之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我们现在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经过各方面努力,是一定能够逐步克服的。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努力发展生产,搞好经济改革,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更多的收入;同时,要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大力节约支出,反对铺张浪费,为超额完成今年的国家预算,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贡献力量。
  三、为圆满完成1984年国家预算任务而奋斗
  各位代表:1984年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很好。在中国共产党整党的推动下,在全国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继续努力下,今年的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必将取得新的成果。这对完成今年的国家预算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证。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全面完成今年的国家预算,工作是繁重的、艰巨的。我们必须以整党为动力,振奋革命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财政经济工作。
  ㈠大力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今年,国家财政要在支持和促进生产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在农业方面,要根据目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和发展商品生产的要求,改进各项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法,促进多种经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支持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发展。在工业方面,要大力促进能源的增产,千方百计地支持和促进“短线”产品和市场紧缺的名牌商品的增产,并支持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注意做好支持新兴工业部门和开拓新产品的工作。与此同时,要继续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来抓。回顾1983年,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但步子不大,一些效益指标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比如,国营工业企业的可比生产成本计划降低2%,实际只降低0.2%。1984年必须继续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狠下功夫。要进一步抓好企业整顿的工作,切实配好领导班子,改善经营管理,作好基础工作,健全责任制,认真提高企业的素质,同时,对那些生产无原料、产品无销路、长期亏损、办不下去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要注意总结和推广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扭亏增盈的好经验,认真落实扭亏增盈的指标和措施,努力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要切实做到国家关于今年年底基本消灭企业经营性亏损,并努力减少政策性亏损的要求。要迅速改变商品流通中环节多、货流不畅、货不对路、质次价高、积压滞销的情况。
  当前,在各个领域里,由于官僚主义和管理混乱而造成的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据统计,1983年全国工业、交通、商业企业的产品残损变质和短缺等财产损失约达16亿多元。1983年6月底,全国基本建设单位未安装使用的机电设备库存总值达142亿元,超过国家规定的储备额一倍多。其中有些设备由于保管不善,已腐蚀变形,根本不能使用。这些问题,一定要通过整党,整顿企业,认真加以解决。对那些对人民财产不负责任、损失浪费不心痛的官僚主义者,必须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惩处,决不能再让他们坑害国家和人民。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