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库券收入60.61亿元,完成预算的101%。
(四)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146.79亿元,完成预算的122.3%。这项收入超收,主要是因为预算外资金增加较多,去年已达到14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2%;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规定,积极交纳,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
(五)企业亏损及价格补贴507.02亿元,比预算数多一些。这项补贴去年财政上是按冲减收入处理的,已在总收入中扣除。去年补贴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国家收购的粮食改按比例加价进行补贴,并按户结算,补贴时间提前,进度加快。同时,由于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不少工商企业继续发生亏损,也增加了一部分亏损补贴。
1985年国家财政收入情况良好,这是我国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不断扩大国内外贸易的综合反映。这一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6.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7.5%,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30%。与此相适应,这一年国内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370.11亿元,增长25.2%;如果扣除上半年生产超高速增长,进口消费性商品较多、关税增加等特殊因素后比较,则增长16%。当然,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并不等于财政收入会自然而然地增加。在去年这一年,财政税务部门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狠抓了组织收入的工作,并在全国开展了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取得了很大成绩。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财政收入已连续三年增长,国家财政状况已进一步好转。这些情况再一次证明,经济是财政的基础和源泉,经济发展了,财源扩大了,辅之以必要的管理和监督,财政收入的增长才有可靠的保证。
1985年国家财政收入情况良好,也是坚持执行中央关于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继续改革与完善财政税收制度的结果。在完成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两步改革的基础上,我们着重抓了完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工作。这一年国家根据调整产业结构和调节收入的需要,开征了若干新的税种,对部分大中型国营企业调低了调节税税率,提高了固定资产折旧率,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对外实行开放和鼓励技术开发、技术进步的措施。同时,适应利改税以后的新情况,改革了财政管理体制,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办法。实践证明,这些改革较好地处理了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既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给企业和地方以较大的活力和一定的压力,效果是好的。以国营企业纳税以后留归自己支配的利润为例,1985年预计达到46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以上,增长30%左右;1985年留归企业支配使用的折旧基金预计达300亿元,比上年增加50多亿元,增长23%。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