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减少农产原料的损失浪费。要从改良品种入手,提高栽培和饲养技术,搞好分等分级管理;合理部署加工能力,做到及时加工处理;研究和推广果、蔬、肉、禽、蛋、水产品等易腐食品的保鲜和粮食保藏的新技术,搞好流通环节的贮藏,运输,发展冷藏链并改进包装,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产原料。
(三)发展饲料生产。食品厂的副产品、下脚料,除生产多种食品和药品外,还要大力发展饲料生产。结合三废治理,发展饲料和添加剂,充分利用农村的饲料资源,发展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把饲料生产和发展饲养业以及屠宰、加工结合起来,以综合开发奶、鱼、肉、禽、蛋等资源。
(四)建设稳定和专用的原料基地。原料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农业区划,按照单位面积获得最大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食品加工要适应农作物的布局,农业生产要按照食品加工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农产原料的品质,做到良种区域化。食品工厂收购原料要按质论价,要使农产原料标准化。食品加工要同国营农场、集体农场和农村专业户结合,种植业要和饲养业结合,实行专业生产,综合经营。
(五)建设原料基地的资金,除各级财政拨款和银行发放低息、贴息贷款外,准许工厂设立原料基地基金。餐馆、饭店、食堂、快餐中心可以集资兴办原料基地,就地加工,直接供应。
六、加快技术改造
加速食品工业发展,除必要的新建外,要依靠技术改造,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
(一)食品工业技术改造要围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来进行。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基础原料的开发利用和方便食品、名特优质食品以及市场急需产品的生产上。
(二)在更新设备、改革工艺中,要应用国内外的科研成果,特别是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把技术转移同技术攻关和引进技术结合起来,要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引进,重点引进软件,在购买设备的同时,引进设备的制造技术、食品生产的新工艺,使先进技术和设备配套成龙。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要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并加以创新。
(三)建立各行业的技术样板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每个行业中抓一个骨干厂,使之改造成为技术配套、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的样板和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服务的中心,带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食品工业企业固定资产中建筑物所占比重一般都较高,加之目前厂房拥挤,危房多,卫生条件差,有关部门要适当提高其技术改造中土建费用和土建面积的比例。对小企业要采用卖方贷款和设备租赁等办法,促进其技术改造。
七、加强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