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今年西藏自治区组织大批汉族干部回内地工作过程中,由于气象部门内调比例过大,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内调过多,全区大部分台站的业务工作已受到影响,其中1/3以上的气象站已部分地停止了工作或要求停止部分工作。如第二三批内调人员离开岗位后,相当多数气象站可能要全面停止工作,或名存实亡。届时,不仅影响西藏本地农牧生产的气象服务,而且拉萨至成都、西安的两条航线及其他军民航飞机,势必要被迫停止。同时,还将对全国气象工作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产生直接影响。
(二)
西藏气象部门当前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表面上看是对中央31、61号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理解的不同,实际上与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关,加上人员大量内调,矛盾显得更加突出。纵观西藏气象部门的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工作和生活条件差。西藏海拔高,气候恶劣,缺氧严重,生活艰苦。据统计,全区台站平均海拔3860米,最高达4800米。许多地方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46度,全年8级以上大风多达200天,冬季常遭暴风雪袭击,加上燃料奇缺,一些台站冬季在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的严寒中工作和生活,甚至一天只能吃一、二餐热饭。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基层气象站看不到电影、电视,文化生活贫乏。由于长期缺氧,不少同志患了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等高山性疾病,有的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牺牲。由于气象工作的特殊需要,不少气象站建在偏僻甚至荒无人烟的地方,至今自治区气象局部分同志和部分台站仍住帐篷或地窝,工作和生活异常困难。
二是现行的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气象事业的发展。任务部署、技术管理、情报交换等,均需全区统一组织,而人、财、物又分别归各级行政机构管理,二者严重脱节。如有的台站事业费和基建经费得不到保证,业务技术人员随意调走改行,气象队伍难以稳定,不少地县这次确定内调的领导、技术骨干过多,而区气象局无法控制。
三是藏族气象干部数量少,技术水平低,加之,目前没有培养藏族干部的气象学校,实现以藏族气象技术干部为主体,困难较大,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十来年时间。
四是干部轮换没有制度。这些同志进藏时有的明确为3年,有的无明确期限,实际上进藏后长期得不到轮换,身体垮了回内地后,有些单位又不愿接收,有些还影响调级。今后3年虽可内调一批,但留下的如何轮换没有规定。大家要求应明确个期限,并确保兑现,取信于民。
五是劳保福利待遇差,必要的劳保用品一直没有解决。1975年国务院144号文件重申的1963年劳动部与中央气象局联合制定的艰苦台站津贴实施办法,西藏气象部门一直没有执行。与工作性质相似的地质、水文部门相比,气象部门职工的待遇明显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