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业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总结

  提倡改进放牧方法,在防止风雪灾害方面也收到了显著的成绩。如内蒙古呼纳盟牧业区由于统一调剂牧场和一九五○年走「敖特尔」秋膘抓得好,一九五一年各种牲畜繁殖率平均达到百分之八十六,其中绵羊下双羔的空前增多,约占母羊的百分之十五左右。牧民过去认为冬春两季死牲畜是不可避免的事,现在已开始相信「人定胜天」了。
  (三)扑灭狼害及其他兽害。牧业区的狠害,仅次于牲畜传染病害,严重地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据内蒙古的不完全统计,牧业区解放以前,每年被狼伤害的牲畜平均都在五万头以上。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几年来极重视打狼工作,积极发动典组织群众进行定期与经常性的打狼运动,据不完全统计,由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二年,共打大小狼四万余只。其他各牧业区也都重视打狼工作,绥远省三年来打狼一万三千余只;新疆牧业区一九五二年打狼二千三百三十只;青海牧业区三个县在一九五二年打狼二百四十多只。因此,各牧业区狼害大大减少了。其他兽害(如鼠害)在有些地区也已在注意防止。
  (四)组织定期交配,大群分群放牧、拨群接羔,小群合群放牧、互助接羔。过去牧民养羊,公母向不分群,交配无定期,因此产羔时间拖得很长,冬春两季随时随地产羔,顾此失彼,损失很大。内蒙古有些牧业区人民政府,已在领导牧民实行公母分群放牧,定期合群交配,把产羔期间控制在春季清明前后约三十天内,到时牧民均可找到能防风雪的春营地,集中力量进行接羔。由于各户幼畜数量与劳动方多寡不同,又提出了在自愿互利原则下进行拨群接羔办法,把牲畜多的牧户的羊拨给有剩余劳动力的牧户代为接羔,并规定合理报酬。牲畜少的牧户则采取合群放牧互助接羔的办法。这些办法为广大牧民所接受,大-大提高了幼畜成活率。一九五二年春季,呼纳盟新巴右旗的牧民实行这一办法,该旗羊羔成活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五)改良品种。各地牧业区采取了选育本地良种与推广外来良种相结合的办法来逐渐改良;品种。有几个牧业区曾发布从各方面奖励优良种公畜的办法(如内蒙古为解决种公畜不足困难,在一九五一一年以前会规定种公畜免税)。青海、新疆牧业区曾辅导牧民选定种公畜进行育种,还采取了劣种「去势」(即「合割」的办法。各牧业区都开始采用人工授精法,推广了若干优良品种,如兰哈羊、焉耆马(新疆)。三河马(内蒙)等。此外,内蒙古的经验使种公畜与母畜保持一定的比例(如马牛一比十五,单一比三十五,驼一比十)。畜群保持一定的数目(如马二百五十至三百,牛一百五十至二百,羊三百至五百,驼三十至五十)。也对增殖牲畜、改良品种有很大好处。
  (六)防治牲畜疫病。各牧业区都强调了改进饲养管理、增进牲畜体质以防止疫病,普遍开展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兽疫防治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到一九五二年时,各旗、县、市已建立了四十个防疫站,在疫情此较严重的牧业区,则普遍组成了群聚性的基层防疫组织。以前长期存在于内蒙古各地的几种主要的牲畜疫病,如牛瘟、炭疽、口蹄疫、疥癣等都得到防治。如牛瘟会是内蒙古牧业区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根据一九四二年东部四盟关于牛瘟的统计,患病达一万零六百九十头,死亡达三千三百八十三头,解放后由于采取了封锁疫区,施行血清防治和非疫区进行普遍预防注射的防治办法,牛瘟已显著减少,现在已基本上扑灭。根据新疆省一九五○年统计,全省各专区都已设有兽医院,另外,还有一个血清厂和三十六个防治站,仅一九五二年,治疗及预防注射各种牲畜二百一十七万余头。青海省牧业区三年来防治各种牲畜六十余万头。新疆、青海已基本控制了牛瘟,基本消灭了口蹄疫,其他如炭疽内外寄生虫等主要疫病也得到普遍防治。在开展防疫工作中,除了积极设法训练一批干部外,并与群聚一起想办法,吸取群众中的技术人材,推广群众中的固有经验,团结和改造当地兽医人员,解决了技术干部不足的困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