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都结合着开展增畜保畜竞赛运动。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苏尼特旗牧民,从一九五一年起,在佐与佐间展开争夺红旗的爱国生产竞赛运动,牲畜的纯增殖率迅速地由百分之零点三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三;在内蒙古、绥远、新疆等牧业区,都明了劳模会议,一般的采用了各种群众集会、进行奖励各种生产能手和劳模,评比优良牲畜、交流生产经验的办法,提高和鼓舞了群众的生产情绪。
必须结合各种工作经常注意培养劳模和发现各种生产能手,评选时也要慎重,并须经常抓紧思想教育工作。
因为牧业区工作比较艰苦,各地对于牧业区的技术人员与干部,会给以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这样的奖励,对鼓励干部积极努力领导好畜牧业生产,起了良好的作用。但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作得不够,今后应更加注意。
(十)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副业生产,适当举办某些与畜牧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小型工业。牧业区已经有些小型工业和手工业,如畜产品加工制乳、赶毡、熟皮、做车等;有运轮、拉盐、挖碱、打猎、捕鱼等副业。发展工业和手工业,对牧业区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进步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发展副业生产也可以增加牧民的收入,解决贫苦牧民的生活问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一九五二年的副业生产总值为一百五十八亿元。青海牧业区牧民在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二年的三年中仅运输一项,收入即达三百四十三亿元。新疆省承化县第四区阿拉哈克牧民二百一十三户组织起来搞副业生产,在一九五二年中挖盐五十吨,挖碱八万斤,捕鱼四十一吨,拾柴三百五十驮,共折合人民币三亿一千二百余万元,每户平均可得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元。
(十一)建立国营牧场与种畜场。内蒙古自一九四九年起,先后建立了国营牧场五处,为了改良马种,并建立了五所配种站。绥远牧业区也建立了国营牧场。国营牧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对畜牧业生产发展有极大的重要性。其任务是:吸收牧民好的牧养经验,逐步引用科学方法改良品种,改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牲畜繁殖率与成活率,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上给牧民以示范作用。国营牧场应坚决贯彻「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方针。目前已建立的国营牧场,有些办的不好,其原因主要是领导机关和国营牧场负责人还不认识;国营牧场的重要意义,对牧场的领导和经营,采取了官僚主义的态度。今后必须克服这种错误,改进经营管理方法,加强政治领导。
四 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各种具体措施
为了贯彻执行上述政策,各地在畜牧业生产上采取了如下的具体措施:
(一)保护培育草原,划分与合理使用牧场、草场。各地牧业区,面积广大、水草丰美的牧场很多,但是由于过去反动统治阶级乱牧、抢牧、滥垦的结果,使许多草场、牧场遭受破坏,对畜牧业生产极为不利。因此,各地对草场、牧场的管理和使用,都会采取过一些有效措施。在青海牧业区实行了划分四季牧场,轮流放牧,打井引水,并在划定的牧场地区建立了草原管理委员会。青海贵德县藏族独秀部落,不但把六十七万五千亩草原划出四季草场,而且从各季草场中心,再划出四块到六块小草场,把牛、马、羊分群,循环轮流放牧(宁夏、甘肃等草场较坏的地区,有的实行割界封滩育草,延迟放牧的方法)。在绥远牧业区,为了解决缺水困难,组织群众打新井和修复旧井共达三千多眼。在内蒙古牧业区普遍地划分了四季牧场和打草场,个别地方实行了小块牧场灌溉,重点组织牧民打井和推行水车,严格实行防火制度。内蒙古牧业区仅一九五一年即打新井二千二百五十眼,修复旧井二千二百七十眼。为了解决过冬过春草场、牧场不足的困难,呼纳盟在一九五一年过冬过春时,组织了有经验的牧民勘察四个旗过冬的牧场,调剂解决了一百一十四万头牲畜的过冬的牧场问题,使牲畜因历年草场不足而瘦弱死亡的情形大大减少。在半农半牧区提倡烃作物和牧草轮种,和在牧业区提倡种植牧草、选取优良草种、培植人工草场是有意义的。采取这些方法的结果,可使草原繁茂,减少牲畜寄生虫的繁殖,改善饲料质量,提高草场、牧场利用率,解决草场、牧场不足的困难。
(二)搭棚、盖圈、储草,防止风雪灾害。各地都采取了发动牧民搭盖圈棚,改善环境卫生,准备饲料,储备冬草等改善牲畜饲养管理的办法。内蒙古昭乌达盟搭圈棚达四万余个;绥远牧业区搭圈棚达一万五千一百九十一个;新疆牧业区一九五二年搭圈棚四万七千四百多个;青海牧业区十四个县一九五二年搭盖圈棚其五千三百五十七个。内蒙古牧业区一九五二年秋季打草十九亿四千三百五十四万斤:新疆牧业区一九五二年一年打草二十一亿八千四百余万斤,若每月每只羊补助八十斤冬草,可解决九百一十余万只羊三个月的冬草。搭盖圈棚和储草的结果,克服了牧业区因冬、春二季气候严寒,缺乏足够的饲料及保温设备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