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行扶助畜牧业生产,特别是扶助贫苦牧民生产的政策。由于畜牧业生产过去长期处于衰落下降的状态,因此人民政府会从各方面予以扶助,如组织物资交流,发放贷款,贷放生产工具和饲料,实行免费的防疫注射等,使畜牧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对于贫苦牧民,人民政府采取了从发展生产中东解决牧民困难的方法,并注意纠正了忽视扶助贫苦牧民的错误态度,保障了贫苦牧民的政治权利,教育牧民增强劳动观念,奖励积极生产、会过光景;并用生产互助、适当调整工资、发放贷款、开展自由借贷、鼓励牧民间的互助互济等办法,扶助其经济上升。解放以来,中央人民政府发给各牧业区的贷款,内蒙古为二百二十二亿元,绥远为一百四十四亿元。此外对发生灾害的地区,并发放救济款。在发放贷款和救济款中,曾帮助贫苦牧民解决缺乏母畜、种畜、打草樱、井用木材、帐篷、蒙古包、豆饼、水车等困难。内蒙古自治区一九五○年贷给了呼纳盟陈巴尔虎旗贫苦牧民绵羊七千只,经过一年以后,据调查平均增殖了百分之四十四点九,使畜户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普遍得到了改善。
(四)组织工、殷、牧业的相互支援,发展牧业区贸易合作事业。畜牧业生产是必须在工业和农业的帮助下,与工业农业发展相配合才能发展的。解放以来,中央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人民政府,积极发展了牧业区贸易合作事业,每年供应了牧业区许多粮食:大大地减少了牲畜的消耗;供应了豆饼等饲料,克服了牲畜过冬缺乏饲料等困难;供应了生产工具和生活必需品,克服了生产中和生活中许多困难。牧业区这几年也将大量的牲畜输送到了农业区,供应了农业所需要的耕畜,帮助了农业的发展,同时还以大量的皮毛等工业原料供应了工业生产。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牧业区一九五二年仅国营贸易公司即输出了牲畜六万八千五百七十七头。青海国营贸易公司在一九五二年收购各种畜皮一百零五万○二百二十八张,肠衣六十八万三千六百条。新疆国管贸易公司在一九五二年收购各种畜毛一百八十二万五千七百九十斤,各种畜皮一百八十六万六千○五十张。由于牧业区贸易合作事业的开展,减少了不法商人对牧民的超额剥削,使畜牧业产品的价格空前提高了。因此,就大大提高了牧民的购买力,改善了牧民生活。如内蒙古牧业区解放前,牧民的购买力极低,一九五一年每个牧民平均购买力提高到四十三万三千元,一九五二年更增加到五十万○六千元。青海贸易公司的流动组深入牧业区工作后,贵德尖扎区藏民维木藏感激地说:「过去走到贵德,几驮羊毛换一驮茶,今天贸易公司走到帐房,一驮羊毛换一驮茶」。但我们的工作还是有缺点的,有些牧业区粮食运不进去,有些牧业区牲畜和畜产品运不出来,还有畜产品与工、农业产品比价的不合理以及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某些偏商的现象,今后应该注意。对于生产街未恢复、人民生活尚有困难的牧业区,贸易部门应予以照顾,在特殊情况下,即使略有赔累,也应保持供应。应适当帮助牧业区建立集市和一揽子的贸易站,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扶助群众组织供销合作社。对于牧业区人民习惯的交易市场(如「那达慕大会」及其他庙会等)应充分利用,并予以扶持。在贸易行政机关与国营贸易企业的领导和组织下,应贯彻公平合理的价格政策,恢复人民之间的商业贸易关系,团结正当私商,反对任何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欺诈行为。为了交流物资,各地应充分利用牧民中现有的交通工具,并在可能条件下,适当修路,添设新的交通工具。
(五)在半农半牧或农牧交错地区,以发展牧业生产为主,为此采取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的政策。因为在这些地区不仅是农牧交错,并且大部分是民族杂居,长久存在着农牧生产的矛盾和民族纠纷;现在这些地区交通极为不便,粮食很难外运;其中有许多又是土质与气候不适宜农业的,往往开荒之后,变为输种地,随用随弃,沙荒增多。既缩小并破坏了牧场,又易酿成风、沙、水、旱灾害,对畜牧及农业生产都很不利,以致造成农牧民年年勤劳生产,但不能致富的景况;因此现在禁止开荒与划定牧场,就成为极其重要的措施。事实证明:凡是坚决执行这一政策的地区,农牧人民就得到实际利益。据绥远省伊克昭盟一九五二年的材料,一个劳动力一年种一百亩地,约可牧四千斤糜子,约可值一百六十万元,但十只羊就可卖一百万元,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畜牧业此发展农业更有利于当地人民。但这些地区,农牧关系、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处理时需特别慎重,否则就不能达到加强民族团结、相互发展生产、解决农牧矛盾、解决民族纠纷的目的。其办法,一般的是划定农田、牧场界线,组织农、牧民互助,提倡并鼓励农民兼管畜牧业。对牧场中的小块农业区,可在自愿的原则下逐步引导发展畜牧业生产,如有困难,政府可给以帮助和照顾。对农、牧业生产发展都很适宜的地区,应固定农田、牧场面积,分别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在解决农牧矛盾与民族纠纷中,必须明确认识这些矛盾与纠纷,虽是历史上民族压迫所造成的,但在今天一般已成为劳动人民间内部的问题,只能采取说服帮助的办法,决不能采取排挤的办法,要照顾全局,特别要照顾少数。这样作的结果,再加上民族问在政治上团结的加强,不但可克服农、牧业生产中的矛盾,发展生产,而且会使农牧矛盾变为农牧互助,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纠纷也能得到解决,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