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牧渔业部批转经营管理总站《关于开发农村合作经济经营单位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试点工作试行方案》

  9.当地一个经营单位各业生产经济效益发展变化的动态分析以及新的料学技术措施对提高各业生产经济效益影响的分析;
  10.县、社、(乡)内重大农业生产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论证。
  作为实验点的每个经营单位,除必须用技术经济方法对全年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外,应从当地实际出发,诸如从上例中选择自已能够拿得下来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项目。至于县社范围内的评价项目,则不做一般要求,有充分条件又有积极性的可以搞,条件不充分的可以不搞。
                 (四)
  技术经济效益的评价,要采取正确的原则和可行的分析方法。
  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要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不仅要看价值和货币收入多少,还要看使用价值的大小以及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两者不可偏废。
  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必须坚持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反映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营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时,既要考虑到某项措施、某项生产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本经营单位综合的经济效益;既要考虑本经营单位的经济利益,又要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既要考虑到眼前的利益,也要顾及长远利益。
  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必须注意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要持续地全面地提高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地提高生态效益。评价时,除了运用一系列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外,还应设置和运用反映自然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符合农业生态平衡要求的具体指标,如土壤肥力指标、水土保持指标、森林覆盖率指标和草场产草率指标等等。这样,才能正确评价和全面反映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在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分析和确定农业技术措施或方案经济效益最佳性的具体原则有二:一是同样效益的技术措施或方案,选择劳动消耗少、资源利用合理、投资少且回收期短、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方案;二是同样的劳动消耗、资源利用、资金占用和同样的生态影响,选择效益最大的方案。
  技术经济效益可行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也称概算分析法)、综合评分法、连环代替法(又称因素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又称生产函数法)、线性规划法和回归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有些比较容易掌握,有些需要经过培训或专业人员的业务指导才能掌握。各试点单位要根据所选项目的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使人们了解每种方法的特点和用途,能正确地使用,特将《常用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方法提要》附录于后。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