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积极开展其它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文化艺术活动。
五、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为加强对校园文化节的统一领导,成立全国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团中央学校部。
各省(区、市)、高校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本地、本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领导和组织工作。
六、主要安排
1.各省(区、市)各高校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力争使每一个大学生至少参加一项文化活动,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一二·九”期间形成高潮。各地要重视活动的总体设计和总结,及时向全国组委会上报有关活动计划和推进情况。各地开展重点活动的具体安排请于11月14日前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全国组委会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制作印发校园文化节全国活动指南。
2.全国性活动由全国组委会统筹实施。今年重点开展的活动项目有:
(1)“一二·九”期间,举办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决赛。歌手大赛将唱响主旋律,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作和演唱反映丰富多彩校园生活和大学生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歌曲,展示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今年歌手大赛的重点内容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
(2)举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层论坛。邀请教育专家、教育部门领导、著名大学校长、团学干部等,就校园文化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特别是校园文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途径和方式以及有效载体等进行全方位探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3)12月中旬,以“心理阳光工程”为依托,开展“快乐学习、阳光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举办第五届全国大中学校团组织心理咨询工作培训班,组织编写《2005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手册》,并向全国部分高校新生免费发放10万册;通过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倡导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开展同伴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关注自身和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4)12月底,开展“社团活动集中展示周”活动。对学生社团主动引导,积极扶持,加强管理,使广大同学在社团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组织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及其标兵评选活动。今年将进一步规范评审办法,严格申报程序,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同学和社会推出一批引领时代潮流的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11月上旬,举办“高校网络文化周”活动。今年在部分高校尝试开展网络文化活动,举办网上原创歌曲、DV、flash、动漫、摄影、手机小说、短信等内容的设计大赛,为大学生在线开设专家讲座、提供优秀艺术影片鉴赏等内容丰富的网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