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北方旱区农业科技力量,高、中等农业院校都要实行定向招生、合同招生、定向分配,并解决编制指标,争取短期内做到每个公社都有一、二名大、中专毕业的技术干部。现在有些地方农民自费送学生到大学、中专上学,农林院校要按有关规定积极给予支持。
为了稳定和充实这个地区的技术力量,解决外流和转行问题,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一系列指示,切实解决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问题。
(三)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我国对旱作农业技术和牧草的研究工作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在研究方向、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上,都要有个大的转变。研究机构也要充实和健全。北方地区的农业科研单位,要从多年来偏重于高水肥条件的高产技术研究,转到重点研究旱作农业技术上来,要从只注意农作物的研究转到同时注意牧草的研究上来。要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认真总结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使群众的经验科学化、条理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区域的农林牧合理布局、综合发展技术、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以及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组织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攻关。为了更好地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必须加强旱地农业科研机构,增加科研经费。计划在陕西武功、山西太原、甘肃兰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和辽宁阜新地区,以现有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为基础,分期分批地充实科研人员,增加仪器设备,改善科研工作条件。同时,打算在甘肃定西、宁夏固原、陕西米脂等地,逐步建立旱地农业试验站。这项建设所需的投资,建议在国家农业投资中,适当提高农业科研经费的比重,予以安排解决。一些重大的旱地农业科研课题,建议列入国家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拨给专项经费和设备。
(四)逐步增加化肥的投入。这个地区生产水平低,缺肥是个重要因素。应在大搞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增加有机肥的同时,有计划地增加化肥的供应。目前北方旱区施用化肥水平很低,而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产效果又很显著。据高产典型分析,肥力高的土壤,每毫米降水可生产小麦1.3斤;而贫瘠的土壤,只生产半斤。因此,建议今后在计划外增加进口的化肥中,适当增加旱区的分配指标。
(五)狠抓牧草种子,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牧草品种资源丰富。但目前牧草种子供不应求,特别是沙打旺、红豆草、小冠花等优良草种更缺。为了满足各地一九八五年发展种草一亿亩、需种子三亿斤的要求,要加强短缺牧草品种的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牧草种子繁育推广体系,开展牧草种子的科学研究工作,并有计划地从国外引进一些优良牧草。同时,还必须加强家畜良种繁育推广和疫病防治体系的建设。农业、畜牧、水产、农垦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种草和畜牧工作,西北各省、区的农业投资中,要有一定比例用来种草和发展草原畜牧业。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