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要改变北方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对它有一个正确的分析。既要看到干旱少雨、土地贫瘠、风蚀沙蚀严重等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更要看到它的优越条件。这主要是:土地资源丰富,不仅人均占有耕地较多,而且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沙、荒滩可以利用;光热资源充足,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广大群众在长期与干旱作斗争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旱作技术和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经验,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例如山西省闻喜县东官庄大队多年旱地小麦平均亩产稳定在400斤左右,壶关县晋庄大队旱地谷子亩产多年保持在800斤以上,中阳县止下咀大队旱地玉米平均亩产超过600斤;在种草种树方面,也出现了象陕西榆林、内蒙古赤峰、辽宁朝阳、河北张家口、吉林白城等一批农林牧全面发展的典型,为加快北方旱区农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因此,只要克服长期以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片面性,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大力种草种树,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坚持农林牧全面发展,就能使整个旱区面貌有个根本的改观。
二、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是改变北方旱区面貌的根本大计
北方旱区长期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上长期地人为地破坏了植被。只有停止破坏,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增加肥料,才能最后增产粮食,改善人民生活。会议认为,北方旱区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坚持山水田草林综合治理,推行旱作农业技术,促进农林牧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要全面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山水田草林综合治理和旱作农业技术的关系。实行山水田草林综合治理,就能为农林牧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做到以林护农,以草养畜,以牧促农;推行旱作农业技术措施,即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选种耐旱作物、选用抗旱品种等,就能较快地提高粮食单产,为加速退耕还林还牧创造条件。只有把两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做到互相配套,旱区的农业才能实现稳产高产,全面发展。
二是处理好种草种树和当前增产粮食的关系。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是改变北方旱区面貌的根本大计,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沙、荒滩种草种树,切实禁止乱垦滥伐,坚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抓下去,扎扎实实抓出成效来。当前北方旱区粮食还不宽裕,粮食生产绝不能放松,要变广种薄收为集约耕作,努力提高单产。对发展粮食生产条件比较好、潜力比较大的地方,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搞好粮食生产,在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的同时,逐步把一部分不适合种粮食的耕地退下来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在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比较差、粮食生产一时不易搞上去的地方,象甘肃、青海等省的一些地区,国家要在一定时期内供应必要的粮食,保证他们安心地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变不良循环为良性循环,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